一、急救与抗休克处理
- 体位调整:将患者头脚抬高约20°-30°,以改善血液循环。
-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分泌物,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
- 补充血容量:快速静脉输注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等,必要时使用706代血浆等胶体溶液。
- 血管活性药物:在补液基础上,使用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药物维持血压稳定。
二、抗感染治疗
- 抗生素选择:根据病原菌选择敏感抗生素,如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等第三代头孢菌素,必要时联合大环内酯类或喹诺酮类药物。
- 疗程与调整:初始治疗需足量、联合用药,后续根据痰培养及药敏结果调整。
三、对症支持治疗
- 退热处理:使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控制高热。
- 吸氧与呼吸支持:持续吸氧,必要时使用无创或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
- 纠正酸碱失衡:及时补碱以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四、后续管理与并发症预防
- 营养支持:通过肠内或肠外营养补充蛋白质、维生素等。
- 监测与调整: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血气分析及电解质水平,预防多器官功能衰竭。
五、注意事项
- 避免延误:休克型肺炎病情凶险,需在发病1小时内启动抗休克治疗。
-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年龄、基础疾病等调整方案,如合并糖尿病需加强血糖控制。
提示:以上措施需在专业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患者应立即送医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