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链病与轻链沉积病的药物治疗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及器官损伤情况选择个体化方案,常用药物包括以下类别:
一、化疗药物(核心治疗方案)
-
硼替佐米
- 作用机制:通过抑制蛋白酶体活性阻断异常轻链产生,延缓疾病进展。
- 效果:联合地塞米松可显著改善肾功能不全症状。
- 注意事项:需监测肾功能,可能出现神经病变或骨髓抑制。
-
环磷酰胺
- 作用机制:干扰DNA合成,抑制浆细胞增殖。
- 适用情况:激素治疗效果不佳时联合使用。
-
美法仑
- 作用机制: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减少轻链生成。
- 效果:与泼尼松联用可稳定肾功能(需在肾功能未严重受损时使用)。
二、糖皮质激素
- 泼尼松/地塞米松
- 作用机制:抗炎、抗免疫,减轻蛋白尿及血尿。
- 注意事项:长期使用可能导致骨质疏松、代谢紊乱,需短期或间歇使用。
三、免疫调节及靶向药物
-
利妥昔单抗
- 作用机制:靶向B细胞表面抗原,减少异常浆细胞。
-
环孢素/他克莫司
- 作用机制:抑制T细胞免疫应答,用于难治性病例。
四、支持治疗及并发症管理
-
促红细胞生成素
- 适用情况:针对化疗或疾病本身导致的贫血。
-
利尿剂(如呋塞米)
- 作用:缓解水肿,调节体液平衡。
-
降压药(如ACEI类)
- 作用:保护心肾功能,控制高血压。
五、其他治疗
- 血浆置换:用于药物治疗无效的重症患者,快速清除血液中异常轻链。
- 干细胞移植:年轻且耐受性好的患者可考虑自体/异体移植以重建免疫功能。
注意事项
- 早期干预:肾功能损伤前开始治疗(血清Cr≤4mg/dl)效果更佳。
- 监测指标:定期检查肾功能、电解质及血液学指标,调整药物剂量。
- 个体化方案:需结合年龄、并发症及药物耐受性制定方案。
(注:以上药物需在血液科或肾病科医生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