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肠炎是盆腔、腹腔或腹膜后恶性肿瘤经放射治疗后引起的肠道并发症,可分别累及小肠、结肠和直肠。其初期症状通常在放疗开始后1~2周内出现,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早期症状
- 恶心和呕吐:由于胃肠道黏膜对放射线的敏感反应,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和呕吐的症状。
- 腹泻:患者可能会出现频繁的水样便或黏液样便,有时还可能带有血液或脓液。
- 便血:患者可能会出现便血或血性黏液分泌物,量少时表现为血丝,量多时则可能为鲜红色血液。
- 里急后重:当直肠受到累及时,患者可能会出现频繁排便、排便不尽感或假性便意。
- 腹痛:患者可能会出现腹部隐痛或痉挛性疼痛,疼痛部位不固定,常在进食后加重。
- 低热: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低热的症状。
- 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表现为排便不能自控,甚至大便失禁。
全身症状
在严重的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乏力、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会因个体差异和病情轻重而有所不同。如果在放疗后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高危人群,如曾接受盆腔放疗的患者,应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处理放射性肠炎。在放疗期间和放疗后,患者应注意饮食调整,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有助于减轻放射性肠炎的症状和促进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