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病,又称青少年上肢远端肌萎缩症,是一种良性自限性运动神经元疾病,主要影响青春期男性,男女发病比例约为20:1。以下是平山病的主要表现和相关信息:
临床表现
-
上肢远端肌肉萎缩和无力:
- 主要表现为手及前臂远端肌肉的无力和萎缩,常为单侧损害,部分也可表现为不对称双侧损害。
- 受累的肌肉主要为手内在肌及前臂肌群的尺侧(即靠近小指的一侧),而桡侧(即靠近拇指的一侧)通常不受累。这种现象又称“斜坡征”。
-
寒冷麻痹:
- 患者的肌肉无力症状在温度较低时会加重,而温度升高时逐渐好转。这被称为“寒冷麻痹”。
-
伸指震颤:
- 患者用力伸直手指时会出现不自主、无规则、粗大的手指震颤。
-
感觉异常:
- 平山病通常不合并感觉障碍,但也有报道发现约19.2%的患者可以合并感觉障碍。
-
其他表现:
- 患者通常无疼痛、麻木等感觉障碍表现,也无锥体束征、括约肌功能障碍等。
发病机制
平山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多认为与生长发育高峰期脊髓、脊柱、神经根等结构生长速度不匹配有关,导致颈椎屈曲时脊髓及神经根等重要结构受到压迫或缺血性损伤。
诊断
平山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影像学和神经电生理检查相结合。其中,神经电生理检查具有重要价值,如体感诱发电位参数在颈部屈曲位时n13-n20峰间潜伏期较中立位时显著延长等。
治疗
平山病的治疗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
保守治疗:
- 非手术治疗是首选。预防患者颈部屈曲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如佩戴颈托等。研究表明,颈托治疗可以阻断疾病进展,改善部分症状,获得良好的效果。
-
手术治疗:
- 对于部分病情持续进展,还有不能耐受长时间佩戴颈托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常用的手术方式如颈椎前路入路内固定术,也有后路减压内固定等方式。
平山病早期确诊和治疗非常重要。患者及家属应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及时就医并遵循医嘱进行治疗和调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