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巨结肠的典型症状主要表现为肠道功能障碍及相关并发症,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四类:
一、排便异常
- 胎便排出延迟:约90%患儿出生后24-48小时内无胎便排出或仅少量排出,需通过灌肠等辅助方式促进排便。
- 顽固性便秘:出生后出现持续性便秘,排便间隔可达3-7天甚至两周,严重者需长期依赖灌肠维持排便。
二、腹部症状
- 腹胀:进行性加重的腹胀是典型表现,轻者腹部稍隆起,重者腹壁紧张发亮,可见肠型及静脉怒张,可能压迫膈肌导致呼吸困难。
- 呕吐:常见于病情进展期,呕吐物含胆汁或粪样物质,与肠道梗阻程度呈正相关。
三、肠梗阻及炎症反应
- 低位肠梗阻:表现为腹痛、腹胀加剧、呕吐频繁,腹部X光可见肠道扩张及液气平面。
- 结肠炎:约20%-30%患儿因粪便滞留引发细菌感染,出现高热、腹泻、血便,严重者可致肠穿孔或中毒性休克。
四、长期并发症
- 营养不良与发育迟缓:长期腹胀、便秘导致食欲下降,影响营养吸收,表现为体重不增、贫血、身高体重低于同龄儿童。
- 合并畸形:约5%-10%患儿合并其他先天异常,如唐氏综合征、先天性心脏病等。
注:新生儿期以排便异常和腹胀为主,随着年龄增长可能逐渐出现营养不良及发育问题。肠炎并发症虽非典型症状,但具有较高危险性,需特别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