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慢性糜烂性胃炎的治疗,需结合药物抑制胃酸、保护黏膜、根除幽门螺杆菌及改善胃肠功能。综合各治疗方案,常用药物如下:
一、抑酸药物
通过减少胃酸分泌缓解黏膜损伤:
- 质子泵抑制剂(PPI):
- 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泮托拉唑
- 作用强效,适用于胃酸分泌旺盛者。
- H2受体拮抗剂:
- 雷尼替丁、法莫替丁、西咪替丁
- 抑酸效果稍弱,可作为替代方案。
二、胃黏膜保护剂
形成屏障减少胃酸和消化酶侵蚀:
- 铝碳酸镁咀嚼片:中和胃酸,快速缓解胃灼热、疼痛。
- 硫糖铝、枸橼酸铋钾、瑞巴派特:促进黏膜修复,改善炎症。
- 吉法酯、米索前列醇:增加黏膜血流,加速糜烂愈合。
三、抗幽门螺杆菌治疗
若检测出幽门螺杆菌感染,需采用联合疗法:
- 四联疗法(10-14天):
- 抗生素: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左氧氟沙星
- 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 铋剂(如枸橼酸铋钾)。
四、促胃肠动力及助消化药物
针对腹胀、消化不良症状:
- 多潘立酮、莫沙必利、伊托必利:促进胃肠蠕动,缓解腹胀。
- 消化酶制剂:辅助消化功能不足者。
注意事项
- 个体化用药:药物选择需结合症状严重程度、幽门螺杆菌感染状态及并发症。
- 生活方式调整:
- 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及酒精、咖啡因;
- 规律饮食,戒烟,减少精神压力。
- 定期复查:根除幽门螺杆菌后需复查,长期反复发作者建议胃镜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