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塞病性巩膜炎的药物治疗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及个体差异进行选择,常用药物及方案如下:
一、核心治疗药物
-
糖皮质激素
- 局部用药:如氟米龙滴眼液、结膜下注射激素,适用于轻中度炎症控制。
- 全身用药:泼尼松等口服激素用于中重度病例或合并系统症状(如口腔溃疡、关节炎)的患者。
-
免疫抑制剂
- 一线选择: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硫唑嘌呤等,适用于激素疗效不佳或需长期维持治疗的患者。
- 其他选择:环孢素、秋水仙碱(尤其对口腔溃疡和眼部炎症有效)可作为辅助或替代方案。
-
生物制剂
- TNF-α拮抗剂(如英夫利昔单抗)用于难治性病例,可快速抑制炎症反应。
二、对症及辅助药物
- 非甾体抗炎药(NSAID)
- 如布洛芬、塞来昔布,用于缓解轻症炎症及疼痛。
- 沙利度胺
- 对黏膜溃疡及眼部炎症有效,但需注意致畸性和神经毒性。
- 抗生素
- 仅用于合并感染时,如结膜或巩膜感染。
三、用药原则
- 阶梯治疗:轻症以局部激素+NSAID为主;中重度需联合全身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 个体化调整:根据疗效和副作用(如激素相关性骨质疏松、免疫抑制后感染风险)动态调整方案。
- 联合用药:激素与免疫抑制剂联用可减少激素剂量,降低复发率。
四、注意事项
- 长期使用激素需监测骨密度、血糖等指标;免疫抑制剂需定期检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
- 育龄期女性避免使用沙利度胺,生物制剂治疗前需筛查结核等感染。
需在风湿免疫科及眼科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定期复诊评估疗效及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