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般治疗
- 避免感染与劳累:减少剧烈运动和熬夜,注意保暖防寒,预防呼吸道/消化道感染。
- 定期监测:每3-6个月复查尿常规、肾功能及血压,妊娠期女性需在医生指导下评估风险。
- 避免肾毒性药物:禁用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可能损伤肾脏的药物。
2. 药物治疗
- 蛋白尿控制:24小时尿蛋白定量>0.5g时,可选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如缬沙坦),降低蛋白尿并保护肾功能。
- 血尿处理:单纯镜下血尿无需特殊用药,若合并扁桃体感染反复发作,建议炎症消退后行扁桃体切除术。
3. 饮食管理
- 低盐低脂:每日盐摄入量≤4g,避免动物脂肪摄入,以植物油替代。
- 优质低蛋白:选择鱼、蛋清等优质蛋白,每日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0.8-1.0g/kg体重。
- 避免高嘌呤食物:如菠菜、豆制品、浓汤等,减少肾脏代谢负担。
4. 中医调理(可选)
- 湿热证:表现为蛋白尿为主,可用通便利湿中药(如茯苓、泽泻)。
- 血瘀证:以血尿为主时,可配合活血化瘀药物(如丹参、川芎)。
- 脾肾亏虚证:需补肾健脾,常用六味地黄丸等方剂。
5. 特殊情况处理
- 急性感染期:出现肉眼血尿或尿检异常加重时,需卧床休息并抗感染治疗。
- 妊娠期管理:需密切监测肾功能,若蛋白尿持续加重需暂停妊娠。
提示:约80%患者预后良好,但需终身随访。若出现高血压、水肿或肾功能异常,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