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发病治疗
控制感染(如抗生素使用)、清除感染灶、处理创伤等基础疾病,减少炎症反应。 -
呼吸支持
- 氧疗与机械通气:轻中度患者可尝试高流量氧疗或无创通气;重度患者需气管插管,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潮气量≤6ml/kg理想体重,平台压<30cmH₂O),并设置合适PEEP(≥5cmH₂O)以维持肺泡复张。
- 俯卧位通气:重度患者建议每日俯卧位≥12小时,改善氧合及肺均一性。
- ECMO(体外膜肺氧合):仅用于重度ARDS患者,替代心肺功能以争取治疗时间。
-
液体管理
限制液体入量(入量<出量),避免输液过量加重肺水肿,同时监测中心静脉压等指标。 -
其他支持治疗
- 纠正低蛋白血症(如补充白蛋白)。
- 控制血糖、维持酸碱平衡及营养支持。
- 必要时使用糖皮质激素或抗凝药物(需权衡利弊)。
-
监测与评估
动态监测动脉血气分析、氧合指数(PaO₂/FiO₂)、胸部影像学(如CT)及肺顺应性,调整治疗方案。
注:ARDS治疗需个体化,重度患者死亡率较高,早期识别及规范干预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