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的形成主要与肾上腺本身病变(原发性)或下丘脑-垂体功能异常(继发性)有关,具体病因如下:
一、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
自身免疫性损伤
这是最常见的病因,约占发达国家的80%。患者体内存在抗肾上腺皮质细胞抗体,导致肾上腺组织被免疫系统破坏,常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甲状腺疾病、1型糖尿病等)。 -
感染性疾病
- 结核感染:在发展中国家仍为主要病因,双侧肾上腺结核导致组织干酪样坏死和钙化。
- 其他感染:如真菌感染(组织胞浆菌病)、HIV相关机会性感染(巨细胞病毒)等,也可破坏肾上腺结构。
-
遗传或先天性疾病
包括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良、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及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等基因异常疾病。 -
其他物理性损伤
如肾上腺肿瘤转移(肺癌、乳腺癌多见)、手术或创伤导致肾上腺组织破坏,以及淀粉样变等罕见疾病。
二、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
下丘脑-垂体功能障碍
垂体肿瘤、手术或放疗损伤、感染性疾病(如脑膜炎)等导致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不足,进而引起肾上腺皮质萎缩。 -
长期糖皮质激素使用
外源性激素长期应用会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突然停药可引发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三、特殊诱因
- 药物影响:滥用药物(如抗凝剂、抗真菌药)可能直接损伤肾上腺组织。
- 全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可能通过免疫机制间接影响肾上腺功能。
不同病因导致的病理变化最终表现为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醛固酮等)分泌不足,引发代谢紊乱及多系统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