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就医的使用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
备案
- 明确备案条件:
- 异地安置退休人员,退休后在异地定居并且户籍迁入定居地的人员,比如退休后随子女居住的老人。
- 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在异地居住生活且符合参保地规定的人员,像一些长期在外地工作、生活的人员。
- 常驻异地工作人员,用人单位派驻异地工作且符合参保地规定的人员。
- 异地转诊人员,经参保地定点医疗机构诊断,需要转到外地医院治疗的患者。
- 其他跨省临时外出医疗人员,比如临时出差、旅游期间突发疾病需要就医的人员。
- 选择备案方式
- 线下备案:携带身份证、社保卡等相关材料,前往参保地的医保经办机构窗口办理备案手续。这种方式适合对线上操作不熟悉或者有特殊情况需要现场办理的人员。
- 线上备案: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微信小程序等渠道进行备案。以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为例,下载并注册登录后,点击“异地就医”板块,进入“异地就医备案”,按照提示填写相关信息,如参保地、就医地、备案类型等,提交备案申请即可。
- 查询备案结果: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备案,都可以在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上查询备案进度和结果。一般审核时间较短,通过后会显示备案成功。
- 明确备案条件:
-
选择定点医疗机构:
- 在异地就医时,应优先选择已开通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定点医疗机构。这些机构通常在医保部门的官方网站或相关平台上有公示名单,也可以在医院的显著位置查看是否有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标识。
-
就医结算
- 挂号就诊:到达选定的定点医疗机构后,在挂号处出示自己的身份证、社保卡或医保电子凭证等相关证件进行挂号。
- 医疗费用结算:在就医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和治疗,产生的医疗费用会在出院时进行结算。如果已经办理了异地就医备案,并且就医的医疗机构是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定点医疗机构,那么在出院结算时,患者只需支付个人应承担的部分费用,医保报销部分由医保基金直接支付给医院,无需患者垫付后回参保地报销。
异地就医需先按规定进行备案,可选择线上线下两种方式;就医时要选已开通直接结算的定点医疗机构;结算时出示相关证件,若符合条件且在定点医疗机构,可享受医保基金直接支付报销部分,无需垫付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