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养、康复、就业支持
2025年残疾人新政策主要围绕托养服务、康复支持、社会保障及就业服务等方面展开,旨在通过制度性创新提升残疾人生活质量。以下是核心内容梳理:
一、托养服务升级
-
失能老年人照护
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等多样化照护服务,推动失能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与国家残疾人分类分级标准的衔接,支持养老服务机构接收盲人、聋人等老年残疾人。
-
特殊群体专项计划
-
实施“阳光家园计划”,为16-59周岁的智力、精神及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
-
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失能等级评估标准,完善社会化照护服务体系。
-
二、康复支持体系完善
-
康复辅助器具
推出新版康复辅助器具目录,助力千万家庭获得更适配的辅助设备。
-
康复网络建设
构建医疗-社区-家庭三级康复网络,通过“精康融合行动”强化康复服务能力。
三、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
病残津贴调整
自2025年1月1日起,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病残津贴开始施行,根据缴费年限调整标准:累计缴费满5年的,每多缴1年增加3个月津贴。
-
社会救助保障
-
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及家庭提供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或最低生活保障。
-
加强医疗救助与医保、大病保险的衔接,减轻困难群体医疗费用负担。
-
四、就业与权益维护
-
职业技能提升
实施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开发线上线下结合的优质培训资源,增强就业竞争力。
-
权益保障强化
完善残疾人劳动权益保护机制,推动建立残疾人就业服务专项机制。
五、地方特色政策
-
浙江省 :提前下达2025年残疾人事业发展补助资金,用于康复、培训及托养服务。
-
广东省 :提高补贴标准至每人每月209元(生活补贴)和280元(重度护理补贴)。
-
河南省 :焦作市等地提高补贴金额,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达81.5元/月。
六、服务优化措施
-
补贴申请便捷化 :全国实现“跨省通办”“全程网办”,简化材料提交流程。
-
资金监管强化 :中央财政提前下达资金,地方细化资金用途和管理监督机制。
这些政策通过多层次保障体系,覆盖残疾人生活的关键领域,体现了社会对残疾人福祉的重视。建议关注当地最新实施细则,及时申请相关补贴并参与康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