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纠纷调解协议书是经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自愿处分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的法律文书,其核心条款及法律效力如下:
一、基本结构
- 当事人信息
需列明自然人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住址,或法人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等基本信息。 - 纠纷事实
明确争议起因、经过及双方诉求,如医疗纠纷需说明诊疗过程及争议焦点。 - 协议内容
包括赔偿金额、履行方式(如一次性支付)、争议终结条款等。例如交通事故赔偿协议中明确误工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用等具体项目。
二、法律效力
- 约束力
经双方签字或捺印后生效,具有法律约束力,双方不得再以同一事由主张权利。 - 强制执行
若一方未履行协议,另一方可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赋予其强制执行力。 - 线上协议效力
电子调解协议通过专业平台生成(如“易联调”APP)并与纸质协议具有同等效力。
三、注意事项
- 自愿原则
协议需基于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不得存在胁迫或欺诈。 - 赔偿范围
需涵盖直接损失(医疗费、误工费)及间接损失(精神抚慰金),避免遗漏关键项目。 - 格式规范
建议采用标准化模板,明确条款表述,避免歧义。例如医疗机构纠纷协议需注明补偿金额、支付时限及保密义务。
四、特殊场景
- 涉外纠纷
涉及境外使用时,可附加中英文版本以增强法律适用性。 - 线上调解
通过视频会议、电子签名等技术实现远程签署,提升调解效率。
民事纠纷调解协议书通过明确权责关系,可有效化解矛盾,但需确保内容完整、程序合法,必要时由律师或调解机构协助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