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木的栽植技术要点包括:
- 土壤处理:对土壤进行初步深翻,施加有机肥,调整土壤酸度,使pH值适宜苗木生长。
- 苗木质量要求:选择根系发达、生长茁壮、无严重病虫害的苗木。
- 定点放线:栽植前要定点放线,以设计提供的标准点为依据,位置要准确,标记要明显。
- 起挖:确定土球大小,一般要求土球直径的大小要达到株高的1/3,土球厚度一般为土球直径的3/5。起挖时注意保护土球的完整性和根系的整齐度。
- 包球拢冠:起挖后,要及时对土球进行包扎,并用尼龙网或者绳子将球冠进行回拢,以保护冠幅不受损伤。
- 装车:灌木类树种装车时一定要严格做到轻、缓操作,并及时进行遮盖。
- 挖树穴:树穴起挖要遵循上下垂直,树穴大于土球的原则,且树穴应尽量平行扩大,不仅方便栽植,也有利于栽后根系的横向扩展。
- 卸车栽植:灌木卸车时,可用大网兜进行兜底式卸车,这样更有利于保护球冠和根部。栽植时扶正即可,忌深栽。
- 灌水施药:对于灌木类植物栽植后,灌水时要结合浇灌生根粉和恶霉灵。一般10—15天用一次根生根粉和恶霉灵,连续使用2—3次。另外还要对地上部分进行喷水保湿。
- 搭建遮阴网:灌木栽植后,最好用遮阴网进行遮阴处理。遮阴率应不低于40—60%。搭建遮阴网时,遮阴网要与灌木类植物保持一定距离,不能直接搭在灌木植物上,正常距离一般保持在50公分左右,有利于遮阴网下面空气流动,利于栽后的灌木生长成活。
- 喷施抗蒸腾抑制剂:对于不进行遮阴的灌木,在多风或高温季节,喷施抗蒸腾抑制剂,以降低蒸腾作用,提高灌木的抗逆能力。
- 病虫害防治:灌木类病虫害一般较难防治彻底,主要是因为枝冠密集和栽植密度大,喷药时很难做到喷透和配施到位,所以在灌木类植物病虫害防治用药时,一定要将喷透插入冠径内,将整根冠幅内外喷透。
灌木的养护要点包括:
- 修剪:一般在休眠期(即11月-翌年3月)要重剪一次,生长期要每月修剪一次,主要修剪荫枝、下垂枝、干枯枝、侧缘线、下缘线以外枝,下缘线要控制在1.8-2.5米。开花植物应在花芽萌动前进行。
- 施肥:在2-3月和8-9月以有机肥为主,一般采用对角线埋施,肥穴规格30cm×30cm×40cm,有机肥一般2-3kg/株,施肥种类采用复合肥(N:P:K为5:4:3为宜)和花生麸等基肥相结合。
- 补植:对施工、交通、人为、病虫害等造成的死亡树木,应及时清走,补回原来的种类,并力求规格与原来相近,并加强管理。
- 防风:常有大风季节前,要对乔木合理修剪,加固护树桩或枝架,风后要立即扶树、护树、清理断枝、落叶。同时每年应将护树绑带放松1-2次,防止绑线嵌入树皮内。
- 松土、整理养护穴:新植乔木(1-3年),每年应进行1-2次松土,培土,3年以上乔木已扎根,可不保留植穴并回填土。
- 浇水:新植乔灌木,要保证足够的水分。一般要在一周以内浇水三次;三年以上乔灌木,每半月或每月浇水一次即可。
以上就是关于灌木的栽植技术和养护要点的相关内容。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根据具体的环境条件和苗木状况做出相应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