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是临床检查的基础项目,通过测定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的相关指标,对身体的健康状况进行分析,可用于多种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随访。卫生院做的血常规一般能查出以下几类病:
- 贫血:通过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等指标来判断。若这三个指标均低,提示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常表现为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均低;而巨幼细胞贫血时,红细胞平均体积通常会升高。
- 感染性疾病:白细胞计数常用于判断感染情况。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通常会增高,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增多;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可能降低,淋巴细胞比例可能升高。寄生虫感染时,嗜酸性粒细胞常增多。
- 血液系统疾病: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数值的异常变化可能提示血液系统疾病。如白细胞异常增高或降低,且排除感染因素后,可能是白血病;红细胞增多可能是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可能是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血小板减少可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 过敏性疾病:当发生过敏反应时,嗜酸性粒细胞常会增高,可辅助判断是否存在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荨麻疹等。
- 其他:大量体液丢失时,如严重呕吐、腹泻等,会导致血液浓缩,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等指标可能会升高;一些慢性疾病,如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也可能影响血常规的参数。
不过,血常规只是一种初步的筛查手段,很多时候不能仅凭血常规确诊疾病,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