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食品安全标准及临床医学资料,过敏原的分类主要依据致敏途径和常见来源,以下是中国过敏原八大类的总结:
一、含有麸质的谷物及其制品
- 常见来源:小麦、黑麦、大麦、燕麦等。
- 致敏成分:麸质蛋白(如麦醇溶蛋白)。
- 典型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消化道不适或麸质敏感性肠病。
二、甲壳纲类动物及其制品
- 常见来源:虾、蟹、龙虾、小龙虾等。
- 致敏成分:原肌球蛋白、肌红蛋白等。
- 特点:对某种甲壳类过敏者可能交叉过敏其他品种。
三、鱼类及其制品
- 常见来源:海水鱼(如鲈鱼、鳕鱼)和淡水鱼。
- 致敏成分:鱼肌蛋白、组氨酸等。
- 特点:鱼类过敏可能与加热不充分或交叉污染有关。
四、蛋类及其制品
- 常见来源:鸡蛋、鸭蛋等禽蛋。
- 致敏成分:卵白蛋白、卵黏蛋白等。
- 特点:儿童高发,可能伴随呼吸道或皮肤症状。
五、豆类及其制品
- 常见来源:大豆、豌豆、蚕豆等。
- 致敏成分:豆类凝集素、胰蛋白酶抑制剂。
- 特点:可能引发口腔过敏综合征或严重过敏反应。
六、乳及乳制品
- 常见来源:牛奶、羊奶及奶酪、黄油等。
- 致敏成分:酪蛋白、β-乳球蛋白。
- 特点:婴幼儿高发,可能伴随腹泻、湿疹。
七、坚果及其果仁类制品
- 常见来源:杏仁、核桃、腰果、榛子等。
- 致敏成分:坚果蛋白。
- 特点:过敏反应可能迅速发展为严重过敏(如过敏性休克)。
八、花生及其制品
- 常见来源:花生、花生酱、含花生的加工食品。
- 致敏成分:花生球蛋白、凝集素。
- 特点:儿童和成人常见,易引发全身性过敏反应。
补充说明
- 分类依据:以上分类主要参考中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及临床医学指南,旨在规范食品过敏原标注。
- 其他过敏原:除上述八大类外,尘螨、花粉、霉菌、药物(如青霉素)等也属于常见过敏原,但通常归类为吸入性或接触性过敏原。
- 检测建议:若怀疑过敏,可通过血清IgE检测或皮肤点刺试验明确过敏原,避免接触并遵医嘱治疗。
如需更详细的过敏原列表或检测方法,可参考相关医疗机构发布的指南或咨询专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