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南昌古代名称
南昌历史悠久,城名历经多次变更,拥有诸多别名,以下为你详细介绍:
西汉 - 灌婴城、豫章
公元前202年,西汉大将灌婴在此筑城,始称灌婴城。同年,西汉设置豫章郡,郡治在南昌,所以汉时南昌又称豫章。“豫章”中的“章”指樟树,“豫”意为乐,可解释为大樟树。也有说法认为南昌地处赣江下游、鄱阳湖西南岸,地势低洼,历史上洪水频发,“洪都”之名可能与南昌这一地理特征有关,而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到“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将豫章与洪都联系起来,说明了南昌的历史渊源。
三国 - 东吴豫章郡
三国时期,南昌属于东吴的豫章郡。
晋 - 豫章郡、豫章国
291年(晋元康初年),置江州(今江西九江),后移治浔阳(今江西九江)。两晋及南朝时南昌为豫章郡、豫章国。这一时期,伴随着中原文化南渡,南昌城得到了很大发展,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版图上的重要城市。随着东晋经济的发展,还在城的西北隅另筑新城(即今旧城区)。
隋 - 洪州
隋开皇年间,南昌称洪州。大业年间又改称豫章郡。
唐 - 洪州、豫章郡、章郡
622年(唐武德五年),平定地方割据势力后,南昌复为洪州,设总管府。贞观初属江南道,733年(开元二十一年)属江南西道,742年(天宝元年)改洪州为豫章郡,756年(至德元年)避唐代宗名讳,豫章郡更名为章郡,758年(乾元元年)再称洪州。大历年间(780 - 783),还置江南西道观察使。
南唐 - 南昌
南唐时期,南昌被称为南昌。
宋 - 隆兴
宋代南昌名为隆兴。
元 - 龙兴、洪都
元代南昌曾叫龙兴,元末称洪都。
明 - 南昌
明初南昌再次定名为南昌,此后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其寓意为“南方昌盛”“昌大南疆”。
南昌除了上述正名之外,在古人诗文中还有“南州”“江城”等称呼,但严格来说,它们并不算是南昌正式的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