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属于南方地区。以下是对其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和文化背景的具体分析。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概述
- 芜湖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地处长江下游三角洲的平原腹地上,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呈不规则长条状。
- 芜湖市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7°40′—118°44′、北纬30°19′—31°34′之间,南倚皖南山系,北望江淮丘陵。
与南北分界线的位置关系
- 芜湖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属于长江流域以南的地区,因此按照地理划分,芜湖属于南方。
- 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其南北两方的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方式、地理风貌以及人民的生活习俗都有明显的不同。
气候特征
气候类型
- 芜湖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摄氏度,年降水量1200毫米。
- 芜湖的气候特征使其适合农业生产,特别是亚热带作物如水稻、茶叶等。
降水与温度
- 芜湖的降水主要集中在春季、梅雨季节和初冬,梅雨期一般持续20余天,平均降水215.1毫米。
- 年平均气温15.8℃,极端最高气温41.1℃,最低气温-13℃,全年积温累计平均值为5792.2℃。
文化背景
文化归属
- 芜湖自古以来享有“江东名邑”“吴楚名区”之美誉,历史上是长江下游地区的重要商埠,近代为“江南四大米市”之首。
- 芜湖的文化融合了江南水乡的精致文化、多元包容的开放文化、勇于改革的创新文化以及薪火相传的红色文化。
历史遗迹
- 芜湖有2500多年的历史,拥有众多历史遗迹,如三国时期的赤壁遗址、唐代的广德寺遗址等。
- 芜湖还是徽商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被誉为“徽商门户”,是徽商远处经商的起点。
芜湖根据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和文化背景,明确属于南方地区。其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气候湿润,四季分明,且拥有丰富的文化历史背景,体现了南方地区的特点。
芜湖属于哪个省份
芜湖属于安徽省。作为安徽省下辖的地级市,芜湖位于安徽省东南部,长江下游,总面积约6009.02平方公里,是长三角中心区城市之一。其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时期的吴国鸠兹邑,自1949年正式设立市建制以来,一直是安徽省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
芜湖的气候特点是什么
芜湖市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气候特点主要表现为:
- 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日照时数约2000小时,年降雨量1200毫米左右,但降水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春季、梅雨季节(6-7月)和初冬。
- 四季分明:
- 夏季炎热:7-8月平均气温超过28℃,极端最高气温曾达41℃;
- 冬季寒冷:1月平均气温3-4℃,极端最低气温曾降至-16℃。
- 无霜期长:每年无霜期达219-240天,适宜农作物生长。
- 梅雨显著:6-7月为梅雨季,降水量占全年20%以上,易引发洪涝灾害。
芜湖气候受季风影响显著,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多东南风,年平均风速2.9米/秒。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如暴雨、高温)频发,需注意防范。
芜湖的历史文化与传说故事
芜湖作为一座拥有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与丰富的传说故事交织成独特的文化脉络。以下是芜湖历史文化与传说故事的梳理:
一、历史沿革与重要地位
芜湖古称“鸠兹”,最早见于《诗经》记载,因“鸠兹邑”得名,西汉设县治后更名为“芜湖”,寓意“芜草丛生之地”。作为长江南岸的重要节点,芜湖在三国时期成为吴国军事要地,孙权迁城至鸡毛山(今芜湖古城一带),奠定了城市发展基础。明清时期,芜湖凭借青弋江水运优势,发展为全国四大米市之首,被誉为“长江巨埠”。
二、文化遗产与历史名人
-
干将莫邪铸剑传说
芜湖神山公园的“铁门槛”是干将莫邪铸剑遗址的核心部分,北宋《太平寰宇记》等多部文献记载了这一传说。相传干将为吴王阖闾铸剑时,因惧怕吴王猜忌,将雄剑埋于松树下,最终被吴王杀害。其妻莫邪为复仇,与儿子持雌剑刺杀吴王,故事被鲁迅改编为《铸剑》,成为家喻户晓的传奇。历代文人如黄庭坚、汤显祖等曾在此留下诗作,印证了铸剑文化的深远影响。 -
张孝祥与镜湖
南宋词人张孝祥为造福家乡,捐田百亩汇水成湖,命名“陶塘”(今镜湖)。他“捐田造湖”的义举被列入省级非遗“张孝祥与镜湖的故事”,镜湖至今仍是芜湖重要的生态与文化地标。 -
周瑜与芜湖的渊源
传说周瑜曾任春谷长(今南陵、繁昌),芜湖古城内的“周瑜点将台”及巷名(如米市街、马塘)均与其驻军传说相关。杜牧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更使周瑜与芜湖的历史紧密相连。
三、非遗与民间传说
-
铁画技艺
芜湖铁画以“以铁为墨、以砧为纸”闻名,由汤鹏与萧云从合作首创,被列入国家级非遗。铁画融合书画艺术与冶铁工艺,展现了芜湖“铁与火”的文化基因。 -
曹姑洲传说
曹姑洲因明代种花姑娘曹毓姑投江、或曹姑夫妇垦荒种瓜等传说得名,曾是长江中的生态绿洲,后因坍塌逐渐消失,成为芜湖水文变迁的见证。
四、红色文化与近代史
芜湖是安徽红色文化发源地之一。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高语罕在此组织学生爱国斗争;王稼祥、李克农等革命先辈亦从芜湖踏上革命征程。渡江战役中,“渡江英雄”马毛姐的壮举成为城市精神象征。
五、建筑遗产与城市记忆
芜湖古城历经三国、宋、明、清多次重建,现存花街、南门湾等街巷格局仍保留明清风貌。2014年复建的芜湖古城以“一城两街六区十景”重现历史,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结语
芜湖的历史文化如同一幅交织的画卷:从干将铸剑的传奇到张孝祥的诗画情怀,从周瑜的军事足迹到铁画的匠心独运,每一处遗迹、每一个传说都承载着城市的记忆。如今,芜湖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将历史底蕴与现代发展相融,续写着“长江巨埠”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