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是中国安徽省的一个地级市,历史上其归属经历了多次变迁。以下是关于马鞍山历史归属的详细介绍。
马鞍山的历史归属
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
- 西周时期:马鞍山地域属吴国。
- 春秋战国时期:先后改属越国和楚国。
秦至东晋时期
- 秦朝:属九江郡和彰郡管辖。
- 东晋:属丹阳郡。
南北朝至隋唐时期
- 南朝梁:分丹阳县置南丹阳郡,郡治采石。
- 隋朝:属历阳郡和丹阳郡。
- 唐朝:属和州和宣州。
宋元明清时期
- 北宋:属太平州。
- 元朝:属太平路。
- 明清:属太平府。
民国时期
- 民国元年:当涂县直属安徽省。
- 民国三年:设芜湖道,当涂属芜湖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1949年:含山县全境解放,和县县城解放。
- 1954年:设马鞍山镇,隶属当涂县。
- 1956年:设马鞍山市,为省辖市。
- 1983年:当涂县划属马鞍山市。
- 2011年:巢湖市的含山县、和县划归马鞍山市。
马鞍山的现代发展
行政区划调整
- 2012年:博望区成立,原当涂县的部分地区划归博望区。
- 2015年:撤销金家庄区和花山区,设立新的花山区。
经济发展
- 工业:马鞍山以钢铁产业为主导,拥有宝武马钢等大型企业。
- 服务业:近年来,服务业发展迅速,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交通发展
- 铁路:宁马城际铁路、巢马城际铁路等重大交通项目正在建设中,计划建成后实现与南京、合肥的快速通勤。
- 公路:完善的高速公路网络使得马鞍山与周边城市的交通更加便捷。
- 水运:马鞍山港是长江十大港口之一,承担着重要的物流运输任务。
马鞍山的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
- 地理位置:马鞍山位于安徽省东部,长江下游长三角区,地处东经117.53'至118.52',北纬31.24'至32.02'之间。
- 相邻城市:东邻南京市,北接滁州市,西毗合肥市,南连芜湖市。
马鞍山自1954年设立为马鞍山镇以来,经历了多次行政区划调整,逐步从一个小镇发展成为安徽省的重要地级市。其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南京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的重要成员,经济发展迅速,交通便利,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马鞍山在哪个省
马鞍山市位于安徽省东部,是安徽省辖地级市。该市地处长江下游,东邻南京市,北接滁州市,西毗合肥市,南邻芜湖市,地理位置优越,是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成员。
马鞍山市的行政级别是什么
马鞍山市的行政级别是地级市。作为安徽省下辖的地级市,它位于安徽省东部、长江下游,东临南京市,北接滁州市,西毗合肥市,南邻芜湖市。截至2024年3月,马鞍山市下辖3个区(花山区、雨山区、博望区)和3个县(当涂县、含山县、和县),市政府驻地位于雨山区太白大道2008号。
马鞍山在历史上曾经是什么名字
马鞍山在历史上曾有多个名称,其演变与行政区划变迁密切相关:
-
古代名称
- 西周时期属吴国,春秋战国时期先后属越国和楚国。
- 秦至西晋时期均属丹阳县(治所今当涂县丹阳镇)。
- 东晋咸和四年(329年),侨置当涂县于江南南陵一带,但非实体县。
- 隋开皇九年(589年),当涂县治迁至姑孰城(今当涂城关镇),此为姑孰作为当涂县城的开始。
- 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设太平州,治姑孰城,辖当涂、芜湖、繁昌三县。
-
别称与古地名
- 马鞍山别称“太平”“钢城”“诗城”,其中“太平”源于北宋设置的太平州。
- 古代文献中,马鞍山地区曾被称为“牛渚”(今采石),如东晋谢尚闻袁宏咏史的典故即发生于此。
-
市名由来
- 相传楚汉战争时,项羽在乌江自刎,其坐骑乌骓马翻滚自戕,马鞍落地化为山,故得名“马鞍山”。明代《太平府志·舆地志》最早记载此山名。
综上,马鞍山的历史名称随行政区划变化而不同,其核心区域在古代长期属丹阳县,后经历侨置、设州等变迁,最终以“马鞍山”之名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