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亳州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地处华北平原南端,是皖、豫两省交界。根据中国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为南方,以北为北方。亳州位于这条分界线的北侧,因此属于北方。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概述
亳州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地处华北平原南端,地貌呈东南-西北向斜长形,南北长约150公里,东西宽约90公里,行政区域面积8374平方公里。
亳州的地理位置使其紧邻河南省,处于黄淮平原的核心区域,这一地区在地理上被归类为北方。
淮河分界
亳州位于淮河以北,而淮河是中国南北方的分界线。淮河以南的地区通常被认为是南方,以北则为北方。由于亳州位于淮河以北,按照这一地理划分标准,亳州属于北方。
气候特点
气候类型
亳州属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季风明显,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无霜期长,四季分明。这种气候特征与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相符,进一步表明亳州属于北方。
农业生产
亳州的气候条件适宜冬小麦、大豆、玉米、棉花、烟叶等粮油经济作物和白芍、牡丹、菊花等中药材生长。这些农作物和中药材的种植结构与北方地区的农业特点一致,进一步确认了亳州在气候和农业方面的北方属性。
文化背景
文化归属
亳州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拥有丰富的道家文化和中医药文化。尽管亳州在文化上有着独特的地位,但其文化背景更多融合了南北方的元素,但从整体文化归属来看,仍然更贴近北方文化。
历史沿革
亳州自商汤王建都于此,已有3700多年建城史,历史上曾是三朝古都,见证了多个重要历史事件。亳州的历史背景和地理位置使其在文化上更接近北方,尤其是与中原地区的联系更为紧密。
安徽亳州根据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文化背景,可以明确地归类为北方城市。其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气候条件符合北方特征,且历史文化背景也与北方文化更为接近。
安徽亳州属于哪个省份?
安徽亳州属于安徽省。作为安徽省下辖的地级市,亳州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地处皖、豫两省交界处,总面积约8374平方公里,辖涡阳县、蒙城县、利辛县和谯城区。
亳州在历史上曾经是什么国都?
亳州在历史上曾三次成为国都:
-
商朝:商成汤灭夏后,于约公元前1600年定都亳州(今亳州市),史称“南亳”,这是亳州最早的建都记录。
-
三国时期魏国:魏文帝曹丕于黄初二年(221年)将谯县(今亳州)设为“陪都”,与许昌、长安、洛阳、邺并称“五都”。
-
元末“宋”政权: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刘福通拥立韩林儿在亳州称帝,建立“大宋”政权,以亳州为国都。
亳州因此成为三朝古都,兼具政治、军事和文化地位。
亳州有哪些著名的景点和历史文化遗迹?
亳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著名景点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下是主要推荐:
一、著名景点
-
花戏楼
原名山陕会馆,以砖雕、木雕、铁旗杆“三绝”闻名,楼内水磨砖雕玲珑剔透,绘有三国戏文等图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AAAA级景区。 -
曹操地下运兵道
被誉为“地下长城”,是迄今发现最早、规模最大的地下军事战道,长达8000余米,设有猫耳洞、陷阱等设施,2016年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 -
曹氏家族墓群
包括曹腾墓、张园汉墓等40余座墓葬,出土银缕玉衣等珍贵文物,200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华祖庵
神医华佗的故居,药圃流香,保留明清建筑风格,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传承地。 -
南京巷钱庄
保存完好的清代钱庄建筑,曾为全国金融中心之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AAAA级景区。 -
北关历史文化街区
以“三十六条大街,七十二条古巷”闻名,保留明清商业街市风貌,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和市井文化氛围浓厚。 -
道德中宫
祭祀老子的宫观,门前小巷相传为孔子问礼之地,体现道家文化与历史交融。
二、历史文化遗迹
-
尉迟寺遗址
被誉为“中国原始第一村”,出土红烧土排房等遗迹,展现新石器时代文化。 -
汤王陵公园
商汤王衣冠冢所在地,1981年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古井酒文化博物馆
展示古井酒文化及古代酒器,2008年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 -
陈抟庙
纪念道教至尊陈抟,碑亭内立“希夷故里”古碑,传承道教文化。
三、其他特色
- 亳药花海大世界:全球最大芍药花田,曾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
- 林拥城·药都林海:负氧离子丰富的生态景区,融合中医药文化。
亳州集历史、文化、自然于一体,既是“中华药都”,也是“地下长城”与明清商埠的活化石,值得深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