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段线,即南海诸岛归属范围线,是中国对南海海域权益边界的一种画法。根据搜索材料,九段线的提出和划定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 1.早期探索与地图标注:早在20世纪初,一些私人出版的地图就已经标注了南海断续线
- 2.民国政府的划定:1933年,法国殖民者侵占了中国南沙群岛的九个小岛,引发了中国政府和民间的强烈抗议。此后,中国调整了南海海域管辖范围,将南部边界延伸至北纬9度左右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决议在政区疆域地图上必须标明东沙、西沙、南沙和团沙群岛1947年,国民政府内政部编绘出版了《南海诸岛位置图》,以未定国界线符号标绘了十一段线
- 3.新中国的调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继承了这条十一段线,并在1953年取消了海南岛与越南之间的两段,将十一段线改为九段线
- 4.国际认可:九段线的提出和划定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二战后,中国收回南海诸岛得到了国际认可,周边国家也未提出异议
九段线的提出和划定主要是由中华民国政府在内政部方域司的推动下完成的,并在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调整,最终形成了现在的九段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