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品种审定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抗病性 :
-
大豆花叶病毒病 :人工接种鉴定,对弱致病优势株系抗性级别达到中感及以上,对强致病优势株系抗性级别达到感及以上。
-
大豆灰斑病 :人工接种鉴定,北方春大豆区早熟和中早熟品种,对优势生理小种抗性级别达到中感及以上。
-
大豆炭疽病 :人工接种鉴定,长江流域春大豆、热带亚热带春大豆、菜用品种抗性级别达到感及以上。
-
大豆胞囊线虫病 :人工接种鉴定,对流行生理小种抗性级别达到感病及以上。
-
大豆根腐病 :田间自然发病,抗性级别达到中感及以上。
-
大豆拟茎点种腐病 :田间自然发病,发病率≤10%。
- 生育期 :
-
北方春大豆区 :两年区域试验生育期平均结果,比对照品种晚熟≤4.0天。
-
黄淮海夏大豆区 :两年区域试验生育期平均结果,比对照品种晚熟≤7.0天。
-
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 :两年区域试验生育期平均结果,比对照品种晚熟≤10.0天。
- 品质 :
-
北方春大豆区 :两年区域试验平均粗脂肪和粗蛋白质含量之和≥58.0%。
-
其他地区 :两年区域试验平均粗脂肪和粗蛋白质含量之和≥59.0%。
- 底荚高度 :
- 底荚高度 :≥10厘米。
- 一致性和真实性 :
- DNA指纹检测 :同一品种在不同试验年份、不同试验组别、不同试验渠道中DNA指纹检测差异位点数≤2个;申请审定品种与已知品种DNA指纹检测差异位点数≥4个。申请审定品种与已知品种DNA指纹检测差异位点数=3个的,需进行田间小区种植鉴定证明有重要农艺性状差异;申请审定品种与已知品种DNA指纹检测差异位点数<3个的,视为相同品种处理。
- 高产稳产品种 :
- 常规品种或杂交品种 :申请审定品种与对照同为常规品种或杂交品种时,两年区域试验产量比对照减产≤5.0%。
- 倒伏性 :
- 非极端天气下 :倒伏级别达到4级且倒伏率≥50%的试点不超过2个。
- 裂荚性 :
- 田间表现 :裂荚的试点不超过3个。
这些标准旨在确保大豆品种在抗病性、生育期、品质、底荚高度、一致性和真实性等方面达到一定的要求,以保障农业生产和市场需求。不同地区可能会有特定的补充标准,例如山东省和四川省分别发布了各自的大豆品种审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