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在古代有多个名称,这些名称反映了其悠久而复杂的历史。最早的记载中,秦皇岛地区被称为“碣石”,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禹贡》这部古籍中,属于冀州的范畴。碣石不仅是一个地理标志,而且是秦始皇东巡时的重要地标之一。公元前215年,秦始皇第四次东巡,在碣石驻扎休息,并派遣燕人卢生、方士韩终等人入海求仙,以期获得长生不老之药,并在此刻下了著名的“碣石门辞”。因此,“碣石”成为了秦皇岛得名的一个重要源头。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秦皇岛地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还有其他一些地名。例如,在春秋战国时期,该地区属于燕国的领地;到了西汉时期,这里设置了肥如县和絫县,分别位于今天的卢龙县北部以及昌黎县南部。其中,肥如县曾是北方的军事重镇,北魏时期成为辽西郡的治所,后来还一度成为平州的治所,直到隋朝开皇六年(586年)被废除。
随着时间的发展,到了清朝乾隆年间,秦皇岛的名字正式确立下来。在此之前,它有时也被称作“秦王岛”。关于这一名称的变化,有一个有趣的传说:乾隆皇帝巡视山海关老龙头长城一带时,询问当地官员为何此地叫“秦王岛”,官员为了讨好皇帝,解释说是因为秦始皇曾到过此地求仙,但因为秦始皇在位期间耗费民力修建长城等大型工程,百姓并不敬爱他,故称之为“秦王”而非尊称其为皇帝。乾隆对此说法表示满意,并下令将“秦王岛”改为“秦皇岛”,从此以后,这个名字便沿用至今。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历史上有关于“秦王岛”的记载,但从现有资料来看,秦皇岛作为正式的地名是在秦始皇东巡之后逐渐形成的,并且一直延续使用,成为中国唯一一座以皇帝帝号命名的城市。这不仅体现了秦皇岛在中国历史上的独特地位,也展示了它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这些地名的变迁,我们可以看到秦皇岛从一个古老的边陲之地逐渐演变为今天这样一个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丰富文化内涵的城市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