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做了消融后,是否需要切除取决于多种因素,具体如下:
-
癌症分期与风险评估
- 早期低风险的甲状腺癌:对于T1aN0M0、T1bN0M0期的低风险乳头状癌患者,如果消融治疗成功且后续复查未发现异常,通常不需要再进行手术切除。因为此类患者的肿瘤体积较小,没有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消融能够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 中高危甲状腺癌:如果是中晚期甲状腺癌,如肿瘤较大、有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或者术前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提示存在较高的复发风险,即使进行了消融治疗,也可能需要进一步手术切除。
-
消融效果评估
- 完全消融:若消融后经过一段时间的随访观察(一般为3-6个月),通过超声等影像学检查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发现病灶完全消失,无残留癌细胞的迹象,且甲状腺功能正常,可暂时不考虑手术切除。
- 不完全消融:如果在随访过程中发现消融不完全,仍有残留的癌细胞或病灶存在,可能需要再次进行消融治疗或直接选择手术切除,以避免病情进展。
-
患者意愿与身体状况
- 患者意愿:有些患者可能由于对手术的恐惧、担心手术并发症或希望保留甲状腺功能等原因,更倾向于选择消融治疗而不接受手术切除。但如果消融后出现复发或转移等情况,患者应重新考虑手术切除的必要性。
- 身体状况:对于身体条件较差、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如果消融治疗能够有效控制病情,且患者身体状况不允许进行手术,那么可能不需要切除。但如果身体状况改善,能够耐受手术时,为了彻底治疗疾病,也可能需要考虑手术切除。
总的来说,甲状腺癌做了消融后是否需要切除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在决定治疗方案时,应与医生充分沟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最合适的治疗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