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口义齿印模制取方法需结合患者口腔条件及材料特性,具体流程及要点如下:
一、核心方法分类
-
一次印模法
- 选择成品托盘,直接使用藻酸盐、硅橡胶等材料在口内一次完成印模制取。
- 适用于牙槽嵴条件较好、口腔结构无特殊异常的患者。
-
二次印模法(双重印模法)
- 首次用印模膏或初印模材料制取初印模,灌注模型后制作个别托盘。
- 二次使用流动性好的材料(如硅橡胶)制取终印模,确保精准度和边缘适应性。
二、操作步骤及技术要点
-
术前准备
- 调整椅位:上颌取模时患者头部稍后仰,下颌取模时保持自然直立。
- 清洁口腔,检查黏膜状态及牙槽嵴形态,排除炎症等禁忌症。
-
托盘选择与调整
- 托盘宽度应超出牙槽嵴2-3mm,后缘覆盖磨牙后垫或延伸至颤动线后3-4mm。
- 个别托盘需根据初模调整,边缘比最大伸展范围缩小2mm(上颌后缘延长2-3mm)。
-
印模材料应用
- 调拌材料至均匀无气泡,硅橡胶需分层注射(重体+轻体)。
- 材料放置后快速就位托盘,上颌从后向前加压,下颌从中间向两侧展开。
-
边缘整塑与功能修正
- 通过肌功能运动(如闭口、吞咽、舌尖顶压)完成边缘塑形。
- 上颌需患者做侧方运动,下颌需患者进行前伸及闭唇动作。
-
印模取出与检查
- 材料凝固后,先翘起后部再整体脱位,避免变形。
- 检查完整性:牙槽嵴、系带、磨牙后垫等区域需清晰无缺损,黏膜转折处需完整覆盖。
三、特殊处理技巧
- 牙槽嵴低平患者:优先选择二次印模法,利用个别托盘精准控制压力分布。
- 后堤区处理:通过“啊”音观察颤动线位置,用硅胶材料封闭后缘区域以增强吸附力。
- 数字化辅助:可通过口扫仪获取三维数据,结合CAD/CAM技术提升精度。
四、材料选择建议
- 初印模材料:印模膏、藻酸盐。
- 终印模材料:硅橡胶(流动性佳、尺寸稳定)。
通过上述方法,可制取精准的功能性印模,为后续模型灌注及义齿制作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