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修复体制作工证实训内容
口腔修复体制作工证实训内容涵盖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两大模块,重点培养学员对修复体制作的规范化流程、材料性能及临床需求的综合应用能力。以下是核心实训内容分类及要点:
一、基础理论与材料认知
- 修复学理论
- 学习口腔解剖、咬合关系分析、修复体设计原则等基础理论。
- 掌握常见修复体(如全冠、桩核冠、可摘义齿)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 材料性能与操作规范
- 熟悉藻酸盐、硅橡胶等印模材料的调拌方法及凝固时间控制。
- 了解蜡型材料、合金、陶瓷等修复材料的特性及适用范围。
二、核心操作技能实训
- 模型制作与印模制取
- 印模操作:学习上下颌牙列取模步骤,包括调拌材料、模具放置角度、避免气泡等细节。
- 例如:上颌取模需右后位入模,下颌需右前位,利用口镜辅助调整唇肌贴合度。
- 模型修整:完成取模后,进行模型修整、涂胶及石膏灌注,确保精度。
- 印模操作:学习上下颌牙列取模步骤,包括调拌材料、模具放置角度、避免气泡等细节。
- 熔模与蜡型制作
- 熔模雕刻:掌握滴蜡法恢复牙冠解剖形态,通过切端、唇面回切预留瓷层空间(厚度1-1.5mm)。
- 基底冠制作:练习金属基底蜡型的浸蜡、雕刻及质量检验(如厚度均匀性、密合度)。
- 修复体加工与调试
- 活动义齿制作:包括卡环弯制、基托成型、人工牙排列及打磨抛光。
- 固定义齿工艺:学习铸造支架式义齿、烤瓷冠的技工操作流程,如包埋、铸造、瓷粉堆塑等。
- 咬合调整:通过咬合纸检查修复体咬合关系,使用打磨机进行精细调磨。
三、质量检验与临床协作
- 修复体验收标准
- 检查修复体边缘密合度、表面光滑度及咬合功能。
- 模拟临床场景,评估修复体与患者口腔的适配性。
- 病例分析与问题处理
- 通过实习病例(如牙列缺损、牙体缺损)分析设计缺陷,优化修复方案。
- 学习处理常见问题,如气泡裂纹、瓷层厚度不均等。
四、综合能力培养
- 规范化流程训练
- 从取模到最终修复体完成的完整流程操作,强调步骤标准化。
- 安全与协作意识
- 遵守器械消毒、设备操作安全规范。
- 通过团队协作完成复杂修复体制作(如全口义齿)。
实训内容设计紧密结合行业需求,通过理论结合实践、分阶段强化技能,确保学员掌握从基础模型制作到复杂修复体加工的全流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