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路面接缝主要分为真缝和假缝两类,其核心区别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定义与结构特点
-
真缝
-
指完全贯穿混凝土板厚的接缝,施工时需切断板体,形成完全断开的接缝。
-
主要功能是允许混凝土面板在温度变化时自由膨胀或收缩,避免因热应力导致开裂。
-
-
假缝
-
仅切断混凝土板的一部分厚度(通常不贯穿整个板厚),表面通过切割机或预埋件连接。
-
施工时保留部分板厚,形成“表面接缝”,通过拉杆或接缝材料(如橡胶条)传递荷载。
-
二、功能与适用场景
-
真缝
-
胀缝 :设置在桥梁、道路交叉口等需要大范围伸缩的部位,提供板体膨胀的余地。
-
施工缝 :因施工中断或板宽超过一次铺筑能力时设置,属于临时性接缝。
-
-
假缝
-
缩缝 :主要用于控制混凝土收缩裂缝,常见于直线路段。宽度通常为3-8mm,深度为板厚的1/5-1/4。
-
施工缝 :同真缝,但因不切断板厚,属于可修复接缝。
-
三、施工要求
-
真缝施工
-
需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切割,切割面需平整、垂直。胀缝需设置滑动传力杆,长度一般为板长的25%(4-6m),与板长比建议为1:1.3。
-
横缝(如企口缝)需预留榫头和榫槽,确保接缝处传力性能。
-
-
假缝施工
- 通常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进行切割,采用切缝机沿设计位置精准切割。缩缝需设置拉杆固定,防止缝口开裂。
四、注意事项
-
板长限制 :胀缝板长不宜超过6m,且宽长比建议为1:1.3,避免因应力集中导致破坏。
-
施工质量 :真缝需确保切割面质量,避免漏浆;假缝需控制切割深度和接缝平整度,防止渗漏。
通过合理设置真缝和假缝,可有效控制混凝土路面的裂缝,延长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