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进销存管理制度及流程是确保药品安全、有效、合理流通的核心规范,涵盖采购、入库、存储、销售及售后等环节。以下为综合各机构实践的制度框架及操作流程:
一、药品采购管理
-
采购原则
遵循“质量第一、价格合理、服务优质”原则,确保药品合法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
供应商管理
-
建立供应商评价体系,从资质、信誉、质量、价格、供货能力等方面评估并筛选供应商。
-
签订书面合同,明确药品名称、规格、数量、价格、交货期限等条款。
-
-
采购流程
-
制定采购计划,经审批后与供应商签订合同。
-
进货时逐批验收药品包装、规格、批号等,确保与送货凭证一致。
-
二、药品入库管理
-
验收标准
核对药品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有效期等,确保与采购合同一致。
- 建立验收记录,保存至超过药品有效期1年但不少于3年。
-
分类存储
按剂型、用途、储存条件分类存放,确保药品质量不受影响。
- 常温(0-30℃)、阴凉(≤20℃)、冷藏(2-10℃)等环境需符合药品说明书要求。
三、药品存储管理
-
环境控制
定期监测库房温湿度,保持45-75%相对湿度,超出范围及时调控。
- 避免药品受污染,拆零药品需专用容器并记录。
-
库存管理
-
实时更新库存台账,确保账实相符。
-
定期盘点,对近效期药品预警并处理。
-
四、药品销售管理
-
销售原则
遵循“诚信为本、客户至上”,提供用药咨询。
-
销售流程
-
核对医生处方,按规范发放药品。
-
记录患者信息、药品名称、数量等,便于后续追溯。
-
五、药品质量管理
-
全程监控
对采购、储存、销售环节进行质量监控,设立专门质量管理岗位。
-
异常处理
-
发现质量问题立即报告并退货处理。
-
进口药品需核对《进口药品注册证》和检验报告。
-
六、附则与保障
-
制度实施 :制定详细管理制度文件,组织全员培训。
-
信息系统 :建立药品进销存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数据实时查询。
-
审计监督 :定期审计库存、账目,评估内控制度有效性。
以上流程需结合医疗机构或药品零售企业的具体规模和监管要求调整,确保符合《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