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存病历是医疗纠纷中保护患者权益和病历资料完整性的重要步骤。以下是封存病历的正确步骤及相关注意事项:
一、封存病历的必要性
封存病历的主要目的是防止病历资料被篡改、隐匿或灭失,确保医疗纠纷中相关证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根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二十四条,发生医疗纠纷需要封存、启封病历资料的,应当在医患双方在场的情况下进行。
二、封存病历的正确步骤
确定封存时机
- 发生医疗纠纷后,应及时封存病历资料,以防止因时间推移导致证据缺失或被篡改。
明确封存范围
- 封存的病历资料可以是原件或复制件,包括但不限于:
- 门诊病历
- 住院志
- 体温单
- 医嘱单
- 化验单
- 医学影像检查资料
- 病程记录
- 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 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等。
- 封存的病历资料可以是原件或复制件,包括但不限于:
提出封存申请
- 由患者或其近亲属向医疗机构提出书面申请,明确封存病历的范围、时间和具体要求。
医患双方共同参与
- 医疗机构应通知患者及其家属或相关医务人员,在指定时间和地点共同参与病历封存。
现场封存
- 在医患双方在场的情况下,对病历资料进行封存。封存时需确保:
- 封条完好无损。
- 病历资料无遗漏。
- 封存过程全程记录。
- 在医患双方在场的情况下,对病历资料进行封存。封存时需确保:
开列封存清单
- 医疗机构应制作封存清单,详细列明封存的病历名称、数量、封存时间、地点及参与人员等信息。
双方签字或盖章确认
- 医患双方在封存清单上签字或盖章,各执一份清单作为凭证,确保封存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封存后的保管
- 封存后的病历由医疗机构妥善保管,保管期限需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三、注意事项
保证病历完整性
- 在封存前,需核对病历资料,确保无遗漏或错误。
保护病历机密性
- 病历涉及患者隐私,封存过程中需注意保护,避免泄露。
遵守法律法规
- 封存过程应严格遵守《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
封存后的查阅与启封
- 医患双方在封存后均有权查阅和复印病历,但需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启封病历也需医患双方在场。
保管期限与解封条件
- 封存病历的保管期限一般为3年,若3年内未提出医疗纠纷解决要求,医疗机构可自行解封。
四、法律依据
- 《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二十四条。
-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六条。
总结
封存病历是医疗纠纷中保护证据的重要环节,需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和程序执行。医患双方应保持冷静和理性,通过合法途径解决纠纷,同时确保病历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上述法律条款及权威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