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定线制是海事管理中用于规范船舶航行的重要措施,通过划分不同航行区域和制定通行规则,提升航行安全。根据搜索结果,船舶定线制主要包含以下类型:
一、常见定线措施类型
-
分道通航制
通过划分分隔线、通航分道、警戒区、避航区等区域,分隔相反交通流,减少碰撞风险。例如闽江口水域采用七星礁分道通航制,包含7海里宽的分隔带和2海里宽的通航分道。
-
环形道
由圆形分隔带和环形通航分道组成,船舶按逆时针方向环绕分隔点航行,适用于流量较大的航道。
-
沿岸通航带
位于分道通航制向岸一侧,宽度通常为1-2海里,供船舶靠岸或避让使用。
-
双向航路
在特定水域设置双向通行通道,为航行困难或危险区域提供安全通道。
-
推荐航路/航线
根据地形、气象等条件推荐的航线,通常以中心线浮标或岸基导航设施标识。
-
深水航路
专为深水船舶设计的航道,宽度通常≥500米,通航底高程满足船舶吃水需求。
-
警戒区与避航区
-
警戒区 :以特定坐标点为圆心、半径0.8-1海里的区域,用于限制船舶进入(如港口入口)。
-
避航区 :包含危险地形或敏感区域(如浅滩、礁石区),需避开通行。
-
-
禁锚区
因安全或环保限制禁止船舶锚泊的区域。
二、特殊区域定线制示例
-
厦门水域 :主航道为深水航路,宽度560-641米,通航底高程-16.70米;港门口设置三道警戒区,半径0.8海里。
-
长江安徽段 :太子矶至慈湖河口航线采用分道通航制,左岸上行、右岸下行,深水航路宽度≥500米。
三、航行关键要求
-
航道遵守 :船舶需在指定航道内行驶,避免穿越通航分道,确需穿越时需谨慎操作。
-
通信规范 :使用VHF23频道值守,及时报告位置和动态。
-
责任划分 :严格遵循“大船小船分流”“单向通行”等原则,减少过错责任。
以上定线制类型可根据实际水域条件组合使用,例如厦门港主航道结合了分道通航制与警戒区设置,长江安徽段则侧重分道与推荐航路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