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建筑施工扬尘治理方案要点
一、总体目标与原则
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全面落实《河北省扬尘污染防治办法》,聚焦房屋建筑、市政工程、园林绿化、线性工程及建筑物拆除等施工环节,实施差异化管控,推动施工扬尘达标排放。
二、重点防治措施
-
施工工地标准化管理
- 落实“七个百分百”要求:施工围挡、物料覆盖、湿法作业、路面硬化、车辆冲洗、密闭运输、在线监测全覆盖;同步推进“两个全覆盖”(视频监控、空气监测设备)。
- 施工现场连续设置硬质围挡,出入口安装车辆冲洗设施,道路硬化或铺设硬质材料,裸露土方及物料严密覆盖。
-
作业过程抑尘技术
- 土方作业采取湿法作业,分段开挖、分段回填,避免大面积暴露。
- 线性工程(如公路、管线敷设)实施错峰施工,运输道路定期洒水或硬化,竣工后及时恢复路面。
-
道路扬尘治理
- 城区道路采用“冲洗+洗扫+清扫”三步作业法,重点区域增加洒水频次,核心区保持路面湿润。
- 城乡结合部及厂区道路每周专项检查,硬化土路并强化保洁。
三、重点时段及区域管控
- 冬春季节及重污染天气:启动应急预案,加强作业层、建筑内部和垃圾清运监管,严控覆盖不严、清扫不彻底等问题。
- 重点区域:如“退后十”城市、雄安新区、张家口等实施差异化管控,强化监测设备联网和远程巡查。
四、责任落实与监管机制
- 网格化管理:主城区划分片区,责任到人,实施“两天一轮”高频督查,问题即查即改。
- 企业主体责任:建设单位督促制定扬尘防治方案,施工单位落实防尘措施,开展开(复)工前自查自纠。
- 科技支撑:利用视频监控和PM10在线监测系统,精准解决扬尘超标问题。
五、法规与长期机制
- 依据《河北省扬尘污染防治办法》,完善长效管理及财政保障机制,强化部门协同监管。
- 定期修订防治标准(如《房屋建筑工地检查标准》),优化措施适配新形势。
以上内容整合自河北省近年发布的政策文件及地方实践案例,涵盖技术规范、监管要求和责任体系等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