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留统筹是中国农村在20世纪80年代至2006年间实施的一项农业政策,旨在通过向农民收取一定费用来支持村级和乡镇级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务管理。以下是对提留统筹的详细介绍。
提留统筹的定义和历史背景
三提
- 公积金:用于村级集体经济的积累和发展,例如修建老年活动室等。
- 公益金:用于村级公共设施和服务的建设和维护,如通电、修路、安装路灯等。
- 管理费:用于村级行政管理和其他日常开支,如村干部的工资和办公费用。
五统
- 教育附加费:用于支持乡镇教育的发展,确保农村孩子能够接受教育。
- 计划生育费:用于计划生育相关的宣传、教育和服务,包括罚款等。
- 民兵训练费:支持民兵组织的训练和活动,维护社会治安。
- 乡村道路建设费:用于乡村道路的建设和维护,改善农村交通条件。
- 优抚费:对军人家属和优抚对象的经济支持,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
提留统筹的实施情况
收取方式
- 村提留:以附加税的形式与农业税一起收取,降低行政成本。
- 乡统筹:由乡镇政府直接向农民收取,用于支持乡镇和村级公共事务。
影响
- 农民负担:进入90年代后,提留和统筹对农民的压力越来越大,导致农民负担加重。
- 村级财政:村提留和乡统筹成为村集体和乡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来源,但管理不善导致财务混乱。
提留统筹的影响
积极影响
- 基础设施建设:提留和统筹资金用于建设和维护农村基础设施,改善了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 公共服务:支持了农村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负面影响
- 农民负担过重:提留和统筹费用的增加导致农民负担加重,影响了他们的经济状况。
- 财务管理混乱:部分地区的提留和统筹资金管理不善,导致财务不透明,引发农民不满。
提留统筹的取消
取消背景
- 政策调整:进入21世纪初,国家逐步取消农业税和提留统筹,以减轻农民负担。
- 农民减负:取消提留和统筹后,国家通过其他方式如上级财政补贴和村民一事一议筹款来弥补村级财政缺口。
取消后的影响
- 村级财政困难:取消提留和统筹后,部分村级财政出现困难,依赖上级补贴和村民自筹资金。
- 政策过渡:尽管取消了提留和统筹,但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仍需保障,政府通过其他方式进行支持。
提留统筹作为中国农村的一项重要的农业政策,在其实施期间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务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负担的加重,提留统筹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最终在2006年被全面取消。取消后,国家通过其他方式继续支持农村的发展,但村级财政管理和公共服务投入仍需进一步完善和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