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稻曲病的防治需要综合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具体措施如下:
一、农业防治措施
-
选用抗病品种
优先选择抗稻曲病品种,如楚粳28号、云粳26号、广二104、汕优36等,密穗型、晚熟品种需特别注意。
-
合理密植与栽培管理
-
采用稀抛栽培,保证田间通风透光良好。
-
适当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
-
深耕翻土,收获后清除田间病残体,减少病原菌残留。
-
-
科学施肥与水分管理
-
推行平衡施肥法,促进稻株健壮生长。
-
孕穗期至抽穗期浅水勤灌,孕穗后期适当搁田晒田,降低田间湿度。
-
二、药剂防治措施
-
施药时序与药剂选择
-
首次施药:在水稻破口前5-7天(抽穗初期),每亩用24%井冈霉素A水剂、6%井冈·嘧苷素水剂或40%嘧菌酯可湿性粉剂喷雾。
-
第二次施药:在破口期(5%始穗或首次药后7-14天),可选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36%丙环·咪鲜胺悬浮剂等。
-
高频次复配:常年发病区域建议每亩交替使用19%啶氧·丙环唑、35%氟环·嘧菌酯等药剂,间隔10-15天喷施。
-
-
注意事项
-
避免雨天施药,若遇降雨需暂停,雨后补喷。
-
药液浓度需严格按说明调配,避免过量使用。
-
三、综合管理策略
-
种子处理
-
选用无病种子,播种前用57℃温水浸种10分钟消毒。
-
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深埋或烧毁病粒,减少越冬基数。
-
-
轮作与检疫
-
实施轮作换茬,避免连作引发病害。
-
加强稻种检疫,防止病原菌传播。
-
-
监测与预警
-
关注天气变化,连续阴雨天需及时喷药。
-
建立病情监测体系,早期发现病株及时摘除并处理。
-
通过以上措施,可有效控制稻曲病的发生与传播,保障水稻产量与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