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康复医学会团体标准是由中国康复医学会发布的具有行业影响力的标准,旨在推动康复医学的专业化和规范化发展。以下是关于中国康复医学会团体标准的详细信息。
中国康复医学会团体标准的发布与实施
发布背景
- 发布时间:中国康复医学会发布了一系列团体标准,如T/CARM 001—2022《养老机构康复医疗服务基本规范》和T/CARM 005—2023《医养结合机构康复服务规范》等。
- 发布目的:这些标准的发布旨在提升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推动康复医学的专业化发展。
实施日期
- T/CARM 001—2022:自2022年3月17日发布并实施。
- T/CARM 005—2023:自2023年11月28日发布并实施。
团体标准的范围和内容
适用范围
- 养老机构康复医疗服务:T/CARM 001—2022规定了养老机构开展康复医疗服务的相关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服务内容、设施设备及用品、服务流程、安全管理、质量管理和服务评价与改进。
- 医养结合机构康复服务:T/CARM 005—2023规定了医养结合机构康复服务的相关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服务流程、服务内容、服务评价与改进。
主要内容
- 养老机构康复医疗服务:包括康复咨询服务、康复宣教服务、康复评定服务、康复方案制定、康复治疗服务和远程指导服务等。
- 医养结合机构康复服务:包括康复评定、康复辅助器具配置、康复服务内容等。
团体标准的制定与修订流程
制定流程
- 提案立项阶段:标准委员会对项目提案进行登记、预评估并决定是否开展标准制定工作。
- 起草阶段:起草工作组按照GB/T 1.1的标准编写规则编写工作组讨论稿。
- 征求意见阶段:标准委员会对征求意见稿征集意见,并对意见进行归纳整理、分析研究和处理。
- 审查阶段:标准委员会对送审稿进行审查,分为会审和函审两种形式。
- 批准阶段:标准委员会对报批稿及相关工作文件进行审核和批准。
- 发布阶段:标准正式发布,并定期进行复审。
修订流程
复审周期一般不超过五年,复审可以采用会议审查或者函审,主要工作是标准编制机构根据技术发展、市场需求,对已发布的团体标准的适用性进行评估,并给出复审结论。
团体标准的应用与影响
对行业的影响
- 提升服务质量:通过标准化和规范化服务,提升了养老机构和医养结合机构的康复服务质量。
- 规范化发展:推动了康复医学的专业化发展,促进了行业内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
对医疗机构的影响
- 指导实践:为医疗机构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指南和规范,指导康复服务的开展。
- 提升能力:通过标准的实施,提升了医疗机构的康复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中国康复医学会团体标准通过规范康复医疗服务和医养结合机构的康复服务,提升了行业的服务质量和规范化水平。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不仅对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医疗机构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支持。
中国康复医学会团体标准的制定流程和原则是什么?
中国康复医学会团体标准的制定流程和原则如下:
制定原则
- 开放、公平、透明:确保标准制定过程的公开性和公正性,促进各方的积极参与和协商一致。
- 协商一致: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确保标准的广泛接受和实施可行性。
- 促进贸易和交流:通过制定统一的标准,促进康复医学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行业发展。
制定流程
-
立项申请:
- 项目牵头单位需为中国康复医学会的单位会员,原则上为三级医院、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
- 牵头人应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并在中国康复医学会分支机构中担任常委或理事职务。
- 项目组应具备相应的科研、技术和团体标准编制能力,成员应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
- 填写《中国康复医学会团体标准编制立项申请书》,经依托单位审核后提交至推荐分支机构初审。
-
标准起草:
- 按照GB/T 1.1国家标准要求起草团体标准草案,并填写《团体标准草案编制说明》。
- 起草单位将标准草案、编制说明提交给标委会秘书处。
-
征求意见:
- 在学会公众号上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时间为30日。
- 征求意见结束后,起草单位根据反馈进行修改,并将修改后的送审稿、编制说明和征求意见汇总处理表一并提交给标委会秘书处。
-
技术审查:
- 采取函审或会议审查的方式进行技术审查,须有不少于四分之三的专家同意方为通过。
-
批准与发布:
- 技术审查通过后,标委会秘书处进行出版要求审查,符合要求后由学会会长或常务副会长同意正式发布。
-
宣贯和实施:
- 由学会统一管理团体标准的宣贯和实施,鼓励会员单位组织公益性宣传活动。
-
复审:
- 标准实施后,标委会秘书处根据实施情况统一组织复审,原则上每年集中组织一次,复审周期一般不超过3年。
中国康复医学会团体标准有哪些成功案例?
中国康复医学会在推动康复医学标准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以下是一些成功案例:
-
桐乡市康复医院智能康复模式:
- 项目名称:基于软体外骨骼康复技术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的多模态手功能社区康复体系构建。
- 项目简介:该项目创新性地将智能外骨骼技术与任务导向性训练深度融合,构建了“院内精准康复——居家智能训练——全程专业护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康复模式。
- 成果:在2025年中国康复医学会社区与手功能康复学术年会暨全国社区适宜技术病例大赛中,桐乡市康复医院代表队凭借此项目夺得团体一等奖。
-
燕铁斌教授牵头的ICF中国国家标准:
- 项目名称:《功能、残疾、健康分类的康复组合评定》(GB/T 41843-2022)。
- 项目简介:这是世卫组织《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之后,由中国专家完成的第一个中国国家标准。项目团队完成了ICF-RS评定量化标准的信度和效度评价,并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ICF-RS专用APP。
- 成果:该标准于2022年发布,推动了ICF在国内的临床应用,并为康复领域的医保支付提供了参考方案。
-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方案:
- 项目名称:《膝关节置换术后中西医康复方案》。
- 项目简介:该项目融合了中医康复特色技术和现代康复技术,形成了完善的关节置换术后中西医结合骨科加速康复方案。
- 成果:项目成功获批2024年度中国康复医学会团体标准研制立项,标志着在康复医学标准化建设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康复医学科三项团体标准立项:
- 项目名称:
- 《重症康复运动功能评估与治疗标准》
- 《面向老人情感陪护智能辅具技术与系统应用验证标准》
- 《面向老人进食智能辅具技术与系统应用验证标准》
- 项目简介:这些项目旨在规范重症康复、老人情感陪护和进食智能辅具的应用,提升康复疗效和智能辅助技术水平。
- 成果:项目成功获得2022年度中国康复医学会团体标准立项,推动了相关领域的标准化建设。
- 项目名称:
-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社区康复站点建设与服务规范:
- 项目名称:《社区康复站点建设与服务规范》。
- 项目简介:该项目旨在制定社区康复站点的建设和服务规范,提升社区康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 成果:项目成功获批2024年度中国康复医学会团体标准研制立项,标志着在社区康复标准化建设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如何获取中国康复医学会团体标准?
要获取中国康复医学会团体标准,您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查询已发布或立项的团体标准
-
访问官方网站:
- 访问中国康复医学会官方网站:www.carm.org.cn
- 访问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网站:www.ttbz.org.cn
-
搜索标准:
- 在上述网站中,使用搜索功能查找您感兴趣的团体标准。您可以输入标准名称、编号或相关关键词进行搜索。
申请参与团体标准的制定
如果您希望参与团体标准的制定,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
了解申报要求:
- 仔细阅读中国康复医学会发布的关于团体标准申报的通知,了解申报范围、专业领域、申报条件、申报流程等信息。
-
准备申报材料:
- 填写《中国康复医学会团体标准编制立项申请书》,并按照要求准备相关材料。
-
提交申报材料:
- 将申报材料提交至中国康复医学会相应的分支机构进行初审。初审通过后,由分支机构将材料汇总上报至学会标准委员会。
-
联系方式:
- 如有疑问,可以联系中国康复医学会标准委员会办公室,电话:020-81332880(周一至周五办公时间),或通过微信联系吴伟:1363137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