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士录取人数因朝代、科举制度的变化以及每科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以下是按朝代和类别整理的一甲、二甲、三甲进士录取人数的相关信息:
1. 清代进士录取人数
- 一甲:每科录取3人,包括状元、榜眼和探花,赐进士及第。
- 二甲:人数在17至183人不等,具体录取人数视每科情况而定,赐进士出身。
- 三甲:人数最多,通常在174至360人之间,赐同进士出身。例如,清光绪癸卯科共录取进士360人,其中三甲174人。
2. 明清进士录取人数
- 明清两代共录取进士约51624人,其中清代录取约26849人,明代约24595人。进士录取人数通常在200至300人之间,与庞大的考生基数相比,录取比例极低。
3. 历代进士录取人数概览
- 隋唐五代:共录取进士约6000多人。
- 宋朝:录取进士约50000多人,为历代之最。
- 元朝:录取进士1139人,录取人数较少。
- 辽、西夏、金:共录取进士约3000多人。
4. 不同朝代的进士录取情况
- 宋朝:每年录取进士人数较多,主要因为科举制度较为开放,录取比例相对较高。
- 清朝:进士录取人数较少,且每科录取人数差异较大,与当时的人口基数相比,竞争更为激烈。
- 隋唐时期:进士录取人数较少,但这一时期科举制度逐渐完善,进士的社会地位较高。
总结
进士录取人数因朝代、科举政策及每科具体情况而异。以清代为例,一甲3人,二甲人数不定(17至183人),三甲人数最多(174至360人)。而历代进士录取人数在几百到几万人之间,其中宋代录取人数最多,清代录取人数相对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