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确实可能诱发心肌梗死,尤其是对已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高温通过多重机制增加心脏负担,如脱水、血液黏稠度升高和心脏负荷加重,可能直接引发冠状动脉痉挛或血栓形成,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高温如何“伤”心?
-
脱水与血液黏稠
高温下大量出汗会导致体液丢失,血液浓缩后黏稠度增加,易形成血栓,堵塞冠状动脉。 -
心脏负荷加重
为散热,皮肤血管扩张,心脏需泵出更多血液维持循环,工作量激增,对冠心病患者尤为危险。 -
电解质紊乱
汗液流失伴随钠、钾等电解质失衡,可能诱发心律失常,进一步加重心肌缺血。 -
冷热交替刺激
从高温环境突然进入低温空调房,冠状动脉反射性痉挛风险升高,可能引发急性心梗。
高风险人群
- 冠心病、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
- 老年人(尤其50岁以上)及肥胖人群
- 长期吸烟、酗酒或作息紊乱者
防护建议
风险因素 | 应对措施 |
---|---|
高温暴露 | 避免10:00-16:00户外活动,选择阴凉环境。 |
脱水 | 定时补充含电解质的水分(如淡盐水),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 |
剧烈温差 | 进出空调房时在门口稍作停留,温差控制在8℃以内。 |
情绪波动 | 保持心态平和,避免激动或过度劳累。 |
特别提醒:若出现胸闷、胸痛持续不缓解或气短,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切勿延误就医。
夏季护心需从细节入手,合理避暑、科学补水和稳定情绪是关键。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高温天更应严格遵循医嘱,规律用药并加强健康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