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边牧咬伤后,第一时间应彻底冲洗伤口并消毒,评估暴露等级后立即接种狂犬疫苗,同时观察伤口及动物状态。 边牧咬伤虽多为护食或防御行为,但狂犬病风险不可忽视,正确处理可降低感染概率至1%以下。
- 伤口处理:用肥皂水与流动清水交替冲洗15分钟以上,挤压伤口排出污染血液,避免使用酒精等刺激性消毒剂,优先选择碘伏。深伤口需灌注清洗,切勿包扎或缝合(除非大出血)。
- 暴露等级评估:若皮肤被贯穿或破损处被舔舐(Ⅲ级暴露),需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并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
- 疫苗接种:狂犬疫苗需按0、3、7、14、28天程序接种,破伤风疫苗视伤口污染程度补种。家养边牧若接种过疫苗且10日内无异常,可降低风险。
- 行为观察:记录咬人边牧的状态(如烦躁、流涎),若10日内死亡或异常,立即上报并加强医疗干预。
预防胜于补救,日常需训练边牧避免护食行为,接触陌生犬只时保持冷静。若伤口出现红肿、发热等感染迹象,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