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自家狗咬伤后,即使狗已接种疫苗,仍需立即处理伤口并接种狂犬疫苗。狂犬病致死率近100%,且动物疫苗保护率并非绝对,因此暴露后预防至关重要。若伤口出血或黏膜被污染,还需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以中和病毒。
-
伤口处理优先级最高
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伤口15分钟,随后用碘伏消毒。避免包扎或缝合伤口,以利于排毒。挤压污血时切勿用嘴吸吮,防止病毒通过口腔黏膜侵入。 -
疫苗接种方案分两类
国内推荐5针法(当天、第3、7、14、28天)或“2-1-1”4针法(当天两针,第7、21天各一针)。全程接种后抗体可维持至少1年,若半年内再次暴露可免接种,超过1年需加强。 -
免疫球蛋白用于高风险暴露
贯穿性伤口或头面部咬伤需在伤口周围注射免疫球蛋白,为疫苗抗体生成争取时间。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无接种禁忌,延误处理者仍应补种。 -
宠物免疫不能替代人类防护
兽用疫苗效果受监管水平和个体差异影响,且狂犬病毒潜伏期可能长达数月。即使宠物健康,咬伤后仍需按规范处置,不可心存侥幸。
总结:狂犬病预防无小事,暴露后处置需争分夺秒。无论宠物是否接种疫苗,咬伤后均应按标准流程处理伤口并接种疫苗,确保100%安全。定期为宠物接种疫苗、避免接触流浪动物,可从源头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