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家里的狗咬伤后出现身体发热,可能是伤口感染、狂犬病风险或免疫反应的信号,需立即采取三步关键措施:彻底清洗消毒伤口、24小时内接种狂犬疫苗、密切监测体温变化。若发热超过38.5℃或伴随红肿化脓、头痛呕吐等症状,必须紧急就医。
分点展开:
-
优先处理伤口
用流动清水和肥皂交替冲洗伤口15分钟,碘伏消毒避免包扎。开放性伤口易滋生细菌,局部发烫红肿提示感染,需口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并就医清创。 -
狂犬病防控是核心
即使家犬接种过疫苗,仍存在潜伏期风险。狂犬病致死率近100%,需按“5针法”(0/3/7/14/28天)或“2-1-1”程序(首日2针+7/21天各1针)全程接种疫苗,不可中断。 -
发热对症处理
低烧(<38.5℃)用温水擦拭腋窝、颈部物理降温;高烧服用布洛芬等退烧药。若发热持续48小时或出现恐水、痉挛等症状,立即送医排查狂犬病。 -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孕妇、儿童被咬后仍需接种疫苗(无禁忌症),免疫功能低下者需加注免疫球蛋白。观察家犬10天内是否异常死亡,若发生需立即上报疾控部门。
总结提示
被宠物咬伤后发热绝非小事,及时医疗干预可挽救生命。日常应定期为宠物接种疫苗,避免逗弄其进食或睡觉时段。若伤口深、位于头面部或动物行为异常,必须启动最高级别暴露后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