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小狗咬破皮后存在感染风险,但具体风险取决于狗的疫苗接种情况、伤口处理及时性以及个人免疫状态。 若咬伤后未及时清洗消毒或狗未接种狂犬疫苗,可能感染狂犬病或其他细菌(如巴斯德菌)。关键措施包括:立即用肥皂水冲洗15分钟、就医评估是否需要接种疫苗、观察狗10天内是否异常。
-
狂犬病风险:狂犬病毒通过破损皮肤传播,若狗未接种疫苗或出现异常行为(如流口水、攻击性),感染风险显著增加。即使伤口轻微,也需就医判断是否接种疫苗,因狂犬病致死率近100%。
-
细菌感染可能:狗的口腔携带多种细菌(如巴斯德菌、链球菌),伤口处理不当可能导致局部红肿、化脓,甚至引发败血症。深部伤口或免疫低下者(如糖尿病患者)风险更高。
-
伤口处理优先级:第一时间用流动清水和肥皂彻底冲洗,降低病毒和细菌载量。酒精或碘伏消毒后覆盖清洁敷料,避免二次污染。深伤口需缝合并注射破伤风疫苗。
-
医疗干预必要性:医生会根据暴露等级(二级或三级)决定是否接种狂犬疫苗或免疫球蛋白。若无法确认狗的健康状况(如流浪狗),建议按最高风险处理。
-
长期观察与预防:咬人的狗需隔离观察10天,若期间死亡或发病,伤者需立即补种疫苗。定期为宠物接种疫苗、避免逗弄陌生狗是根本预防措施。
总结:轻微咬伤不可轻视,及时处理+专业医疗评估是避免感染的关键。若不确定狗的健康状态,务必按最高风险应对,狂犬病一旦发病无药可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