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狗狗咬伤后需立即采取“冲洗-消毒-就医”三步处理法,关键措施包括:用肥皂水彻底冲洗15分钟、避免包扎伤口、24小时内接种狂犬疫苗。 若伤口较深或位于头颈部,需额外注射免疫球蛋白。以下是具体应对步骤:
-
紧急伤口处理
立即用流动清水和肥皂交替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深部伤口需借助注射器灌注清洗。冲洗后使用碘伏或酒精消毒,切忌包扎或缝合,保持伤口开放以降低病毒残留风险。若出血严重,可压迫止血后尽快就医。 -
医疗干预与疫苗接种
无论宠物是否接种疫苗,被咬后均需就医评估。狂犬疫苗需按“5针法”(0/3/7/14/28天)或“2-1-1程序”(首日2针,第7/21天各1针)全程接种。头面部咬伤或Ⅲ级暴露者需联合注射免疫球蛋白,直接中和病毒。 -
特殊场景注意事项
- 攻击犬若为流浪动物,需上报疾控部门追踪监测。
- 儿童被咬后优先抱起远离,避免哭喊刺激动物二次攻击。
- 孕妇、哺乳期妇女接种疫苗无禁忌,延误处理风险远大于理论副作用。
-
预防与后续观察
定期为宠物接种疫苗、避免接触陌生犬只可降低风险。被咬后10日内密切观察动物健康状况,若其死亡或出现异常行为,需立即告知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及时规范的处理可将狂犬病风险降至接近零,切勿因伤口表浅或宠物“健康”而心存侥幸。保存好疫苗接种记录,便于后续医疗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