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狗狗抓咬后必须立即接种狂犬病疫苗,并根据伤口严重程度配合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血清。关键处理步骤包括彻底冲洗伤口20分钟、消毒后暴露伤口,并24小时内启动疫苗接种程序(5针法或“2-1-1”四针法)。若咬伤部位接近头面部或伤势严重,需同步注射被动免疫制剂以中和病毒。
伤口处理是预防狂犬病的第一道防线。用20%肥皂水与流动清水交替冲洗至少15分钟,挤压排血但避免用嘴吸吮,随后用碘伏或酒精消毒。伤口不缝合、不包扎,以利于病毒排出。头面部、手部等神经密集区的伤口或贯穿性咬伤,需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免疫球蛋白。
疫苗接种程序分两种:传统5针法(当天、第3、7、14、28天各1针)或高效“2-1-1”法(当天2针、第7、21天各1针)。两种方案效果等效,但后者更快产生抗体。若此前接种过疫苗且未超3年,可简化加强针;超过3年则需重新全程接种。
被动免疫制剂适用于三级暴露(如黏膜污染、贯穿伤),需在疫苗起效前(约7天)提供即时保护。马血清或人免疫球蛋白按体重计算剂量,直接中和伤口内病毒。注意:免疫球蛋白与疫苗需在不同部位注射。
狂犬病潜伏期从数周至数年不等,一旦发病死亡率100%。即使宠物已接种疫苗,被抓咬后仍建议全程接种,因动物免疫状态可能失效。流浪动物或出现异常行为的犬类风险更高,需特别警惕。
预防胜于救治:定期为宠物接种疫苗、避免接触野生动物、高风险职业者提前接种暴露前疫苗(0/7/21天程序)。若被抓咬,切勿因伤口结痂中断接种,全程规范处置是唯一保命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