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土狗咬伤后可能引发狂犬病、破伤风、钩端螺旋体病、犬布氏杆菌病等严重疾病,其中狂犬病致死率近100%,而伤口感染、过敏反应等局部症状也不容忽视。以下是具体风险及应对要点:
-
狂犬病:病毒通过唾液传播,潜伏期通常1-3个月,发病后表现为恐水、怕风、痉挛等,一旦出现症状几乎无法治愈。立即冲洗伤口并接种疫苗是唯一有效预防手段。
-
破伤风:土狗口腔或环境中的破伤风梭菌可能通过深伤口感染,导致肌肉强直、痉挛甚至窒息。需及时清创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或疫苗,尤其锈蚀物污染的伤口风险更高。
-
钩端螺旋体病:接触狗尿液污染的土壤或水源可能感染,引发高热、黄疸、肾衰竭。早期抗生素治疗可降低重症风险。
-
犬布氏杆菌病:通过分泌物传播,症状类似流感,孕妇感染可能导致流产。需血液检测确诊并长期抗生素治疗。
-
伤口感染与过敏:狗口腔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可致红肿化脓,部分人对狗唾液过敏,出现皮疹或呼吸困难。彻底冲洗后需就医评估抗生素或抗过敏治疗。
提示:被咬后立即用肥皂水冲洗15分钟,尽快就医并如实告知暴露情况。即使宠物接种过疫苗,人类仍需规范处置伤口和接种免疫制剂。高危人群(如儿童、免疫缺陷者)更需警惕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