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散养狗咬后未破皮但发红时,需立即用肥皂水冲洗15分钟并消毒,观察红肿变化,且无论伤口大小均应就医评估狂犬病风险。狂犬病致死率近100%,及时处理是预防关键,尤其散养狗疫苗接种情况不明时风险更高。
- 彻底清洗伤口:用流动清水和肥皂交替冲洗15分钟以上,物理冲刷可减少病毒残留。若条件有限,至少用清水持续冲洗,避免用力揉搓导致皮肤破损。
- 消毒与暴露处理:冲洗后使用碘伏或75%酒精消毒,保持伤口开放不包扎。避免使用牙膏、草药等偏方,以免刺激或引发感染。
- 密切观察症状:48小时内若出现疼痛加剧、红肿扩散或发热,需立即复诊。即使初期无异常,也需记录咬伤时间、狗的外观特征(如是否流涎、行为异常)。
- 就医与疫苗接种:医生会根据暴露等级(II级暴露)建议接种狂犬疫苗,若狗未接种疫苗或无法追踪其健康状况,需全程接种5针。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无接种禁忌。
- 后续预防措施:避免抓挠伤口,穿着宽松衣物减少摩擦。10日内确认咬人狗的健康状况,若狗死亡或失踪,需补加强针。
提示:散养狗携带病毒风险较高,日常应远离未栓绳犬只,并为宠物定期接种疫苗。任何皮肤破损接触动物唾液均存在潜在风险,切勿因“未出血”而延误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