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散养狗咬伤后,若出现皮肤破损、出血或黏膜接触动物唾液,必须立即接种狂犬疫苗。头面部咬伤、动物行为异常或自身免疫力低下者,即使伤口轻微也需紧急处理。狂犬病致死率近100%,及时规范处置是唯一有效预防手段。
-
伤口严重程度决定风险等级
贯穿性咬伤、大面积出血或开放性伤口被舔舐,需同时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和疫苗;轻微抓伤或破皮无出血,仍需接种疫苗但无需免疫制剂。伤口处理需遵循“冲洗15分钟+消毒”原则,禁用包扎或软膏。 -
动物状态与地域风险
散养狗若未接种疫苗、出现攻击行为或10天内死亡,必须全程接种疫苗。农村或狂犬病流行区,即使动物看似健康,也应视为高风险暴露。 -
特殊部位与人群优先级
头面部、手部等神经密集区域咬伤,病毒更快侵入中枢神经,需升级处置;儿童、孕妇、免疫缺陷患者即使轻微暴露也建议全程接种。 -
疫苗接种时效与程序
首针应在24小时内完成,采用“5针法”或“2-1-1”程序。既往接种者3个月内暴露可免加强,超过3年需重新全程接种。
提示:任何可疑暴露后,切勿观察动物是否发病!立即清洗伤口并前往正规犬伤门诊,延误处置可能致命。呼吁为宠物定期接种疫苗以减少公共健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