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家养犬咬破皮后可能引发狂犬病、伤口细菌感染、破伤风等严重疾病,其中狂犬病致死率近100%,而伤口感染可能发展为败血症或局部组织坏死。即使家犬接种过疫苗,仍存在病毒携带或细菌混合感染风险,需立即冲洗消毒并就医评估。
- 狂犬病:病毒通过破损皮肤侵入神经系统,潜伏期通常1-3个月,发病后出现恐水、狂躁、瘫痪等症状,一旦发作无药可治。即使家犬接种疫苗,若免疫失效或未完成全程接种,仍可能传播病毒。
- 伤口细菌感染:犬口腔含巴斯德菌、葡萄球菌等,咬伤后6-24小时内可能出现红肿、化脓,严重时引发败血症或骨髓炎。案例显示,喉巴斯德氏菌感染可导致伤口溃烂并快速全身扩散。
- 破伤风:若伤口较深且接触泥土等污染物,破伤风梭菌在缺氧环境下繁殖,毒素可致肌肉强直、窒息,病死率超10%。即使轻微破皮,未接种疫苗者仍存在风险。
- 其他病原体感染:包括钩端螺旋体病(通过尿液传播)、犬布氏杆菌病(引发发热关节痛)等,部分通过蜱虫或粪便间接传播,需结合暴露史排查。
紧急处理与预防提示:立即用肥皂水冲洗伤口15分钟,碘伏消毒并暴露伤口,24小时内接种狂犬疫苗(二级暴露需全程接种)。深窄伤口需清创并评估破伤风免疫状态,出现红肿发热时需抗生素干预。定期为家犬接种疫苗、驱虫,避免接触流浪动物可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