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中型犬咬伤后需立即采取彻底清洗伤口、及时就医评估、接种狂犬疫苗三大关键措施,以最大限度降低感染风险。以下为具体处理流程:
-
紧急伤口处理
用流动清水和肥皂交替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水流需具有一定冲击力以清除犬类唾液及污染物。冲洗后使用碘伏或75%酒精消毒创面,避免使用刺激性药膏或包扎封闭伤口。若伤口较深,可用无菌纱布轻压止血,切忌用力挤压导致病毒扩散。 -
医疗评估与暴露分级
2小时内前往医院急诊或疾控中心,由医生根据WHO标准判定暴露等级:- 皮肤无破损的接触(Ⅰ级暴露):无需特殊处理
- 皮肤浅表破损无出血(Ⅱ级暴露):需接种狂犬疫苗
- 穿透性咬伤或黏膜接触(Ⅲ级暴露):立即注射狂犬免疫球蛋白+疫苗
-
疫苗与抗体联合接种
Ⅲ级暴露者需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剂量按20IU/kg体重计算。疫苗采用“5针法”或“2-1-1”接种程序,首针应在24小时内完成,延迟接种仍有效但需补足全程。 -
感染监测与复诊
接种后观察伤口红肿、发热、化脓情况,若出现异常需进行细菌培养和抗生素治疗。狂犬病潜伏期通常为1-3个月,极端案例可达数年,因此需记录犬只来源并报告当地动物防疫部门进行10日观察。
特别提示:即使犬只已接种疫苗,被咬后仍需按流程处理。超过24小时未处理者仍应补种疫苗,狂犬病一旦发病致死率近100%,切勿存侥幸心理。建议养犬家庭常备医用冲洗器和消毒套装,户外活动时携带便携式伤口处理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