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中型犬挠破皮后,若出现皮肤破损、出血或无法确认犬只疫苗接种情况,必须立即就医处理并接种狂犬疫苗。关键判断依据包括伤口深度、是否出血、犬只健康状况以及自身免疫状态,尤其需警惕狂犬病与细菌感染风险。
-
判断伤口暴露等级
皮肤被犬类抓挠后分为三级暴露:①仅表皮泛红无破损(一级暴露,无需特殊处理);②破皮但无出血(二级暴露,需清洗消毒并接种疫苗);③出血或黏膜接触(三级暴露,需注射狂犬免疫球蛋白和疫苗)。中型犬爪部可能携带泥土或病菌,若挠破表皮,即使未出血也属于二级暴露,需按规范处理。 -
狂犬病风险不可忽视
狂犬病致死率接近100%,而犬只是主要传播源。即使犬只表面健康,仍可能处于潜伏期。若无法确认该犬是否接种疫苗,或犬只在抓人后10日内死亡/失踪,必须立即就医并完成疫苗接种程序。接种越早越好,首针需在24小时内完成。 -
破伤风与细菌感染预防
犬爪可能携带破伤风杆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若伤口较深、污染明显,或伤者超过5年未接种破伤风疫苗,需注射破伤风抗毒素。自行处理时,可用流动清水和肥皂冲洗15分钟,再用碘伏消毒,但无法替代专业医疗评估。 -
特殊人群需更谨慎
儿童、孕妇、免疫力低下者(如糖尿病患者)或伤口位于头面部/手部时,感染风险更高。例如,儿童被挠伤后可能因抓挠动作导致伤口二次感染,此类情况建议尽早就医并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提示:即使伤口轻微,也建议通过“十日观察法”同步追踪犬只健康状况。若自行处理,需每日观察伤口是否出现红肿、渗液或发热等感染迹象,48小时内无缓解需立即就诊。及时规范的医疗处置是阻断疾病传播的核心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