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小型犬咬伤后必须立即处理伤口并接种狂犬疫苗,无论犬只体型大小或是否接种过疫苗。 关键点在于:狂犬病致死率100%且潜伏期不可预测,即使家养犬也可能携带病毒,伤口处理与疫苗接种需在24小时内完成。
-
狂犬病的致命性与传播途径
狂犬病毒通过唾液传播,感染后一旦发病几乎100%死亡。小型犬的牙齿虽小,但咬伤仍可能造成皮肤破损,病毒可通过伤口进入人体。即使伤口未出血或仅轻微破皮,仍需视为暴露风险。家养犬若未定期接种疫苗,或咬人时处于狂犬病潜伏期,仍存在传播风险。 -
紧急处理伤口的四步原则
- 冲洗:立即用肥皂水或清水持续冲洗伤口15分钟以上,减少病毒量;
- 消毒:用碘伏或75%酒精涂抹伤口;
- 暴露分级:若伤口深、出血或位于头面部,需同时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 就医:24小时内接种首针疫苗,后续按程序完成全部剂次。
-
疫苗与免疫球蛋白的区别
- 疫苗:刺激人体产生抗体,通常需接种4-5针,时间跨度一个月;
- 免疫球蛋白:直接提供抗体,用于三级暴露(如出血伤口、黏膜接触),尤其头面部咬伤或免疫缺陷者;
- 误区澄清:即使犬只接种过疫苗,人被咬后仍需接种,因动物免疫效果可能不明确。
-
特殊情况处理建议
- 流浪犬咬伤:无法追踪犬只健康状态,必须全程接种疫苗;
- 家养犬咬伤:可观察犬只10天,若犬只健康且无异常,可协商调整后续接种计划;
- 重复暴露:一年内完成全程接种者,再次咬伤仅需加强2针。
-
后续观察与风险控制
接种疫苗期间避免饮酒、剧烈运动,同时密切观察伤口是否红肿化脓。若咬人犬10天内死亡,应立即上报疾控中心并加强免疫。
总结:被小型犬咬伤后切勿抱有侥幸心理,及时规范的暴露后处置是唯一有效预防手段。狂犬病潜伏期从数天到数年不等,拖延处理可能错失救治窗口,务必以生命安全为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