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小型犬咬伤后,需根据伤口暴露等级接种狂犬疫苗,若存在感染风险还需打破伤风针或免疫球蛋白。关键处理步骤包括:彻底清洗伤口、及时就医评估、按程序接种疫苗。
-
狂犬疫苗
所有哺乳动物咬伤均可能传播狂犬病毒,即使小型犬已接种疫苗,仍需由医生判断暴露风险。Ⅰ级暴露(无破损皮肤接触)无需接种;Ⅱ级暴露(轻微破皮无出血)需立即接种疫苗;Ⅲ级暴露(出血或黏膜接触)需加注免疫球蛋白。 -
破伤风加强针
若伤口较深或被污染物沾染,且伤者5年内未接种破伤风疫苗,需在24小时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或免疫球蛋白,预防厌氧菌感染。 -
伤口紧急处理
用肥皂水连续冲洗15分钟,碘伏消毒后保持开放状态,避免包扎。动物咬伤易引发细菌感染,出现红肿热痛需口服抗生素。
未及时处理可能导致狂犬病(致死率近100%)或败血症。即使宠物犬已免疫,咬伤后仍建议72小时内完成首针接种,后续严格遵医嘱完成剩余针次。日常与宠物互动需避免激怒行为,定期为犬只接种疫苗可双重预防风险。